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古代算学术语。(1)相等之谓。《墨子·经上》:“圜,一中同长也。”(2)齐同术的两种运算之一,使诸分数或诸率关系相与通同的运算。详“齐同”。

猜你喜欢

  • 公廨本钱

    简称公廨钱。指官府经营的高利贷资本。始于北魏,盛于唐。隋制,京官及诸州并给本钱,贸易或贷放取息以给公用。唐初亦于京师诸司置之,屡有罢复。永徽以降,渐遍及州县。多以赋税等库入充本。先后交由番官、令史、府

  • 勒尔锦

    ?—1706清宗室。礼亲王代善曾孙,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子。顺治九年(1652)袭爵顺承郡王。康熙十一年(1672)掌宗人府事。次年吴三桂反,以宁南靖寇大将军驻荆州,累年迁延失机,毫无进展。十九年诏取重庆

  • 六部官

    官名合称。太平天国后期于六部僚外别置,为朝中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常设主管官,吏部称天官,户部称地官,礼部称春官,兵部称夏官,刑部称秋官,工部称冬官。每部员四人,分正、副、又正、又副,并冠以“殿前

  • 乌带

    即“完颜乌带”。

  • 刘元进

    ?—614隋余杭(治今浙江杭州)人。少任侠,知名州里。大业九年(613),率众响应杨玄感反隋,拥众数万。旋被朱燮、管崇推为天子,进据吴郡(今江苏苏州),置百官,燮、崇均为仆射。毗陵、东阳、会稽、建安等

  • 鹅阙

    洱海地区方言音译,意为吃生。即取猪、牛、羊之领脊肉,或鸡、鹅、鱼肉,或生肝,脔切为薄块,剁细,置盐中腌之,然后和以蒜泥、花椒、辣椒及酸醋等香料而食之。元明以来为滇中少数民族所喜好的上味食品。

  • 芦课

    赋税名。清代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江河湖旁近水泥滩沙地,统称芦洲,按科则征收赋税,名芦课。

  • 沈万三

    明初人。祖籍浙江湖州南浔,徙居吴县周庄(今属江苏昆山),后复移居南京。名富,字仲荣。系江南首富。洪武初,奉命出资造军营屋及南京城墙。又愿献资犒军。太祖以平民犒天子师为罪,欲杀之,因皇后谏止,流徙云南。

  • 陶纺轮

    纺织器物名词。用灰陶或红陶制作的纺线用具。略成圆饼形或凸圆形,中有孔,插入木柄或骨柄可捻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常见。

  • 俄国政俗通考

    书名。印度广学会辑。清末任廷旭与美国传教士林乐知译。三卷。记叙俄国历史沿革、地理风俗、政法教派、幅员民族、重要城邑、文事武备、河道铁路、耕牧制造以及帝王业绩等。前言述译者主旨是针对俄国垂涎中国西北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