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右光禄大夫

右光禄大夫

官名。三国魏置,作为在朝显职的加官,以示优崇,或授予年老有病者为致仕之官,亦常用为卒后赠官。无职掌。西晋时假金章紫绶,禄赐、班位、冠帻、车服、佩玉,置吏卒及诸所赐给与特进同。二品。其为加官者,唯章绶、禄赐、班位而已,不别给车服吏卒。卒赠此位者,如本已有卿官,不复给吏卒,其余皆给。光禄大夫在汉代属光禄勋,魏、晋时地位提高,不复属之,南朝仍属光禄勋。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定为十六班,位金紫光禄大夫上,加开府仪同三司者,升为十七班,置官属同三公。陈二品,秩中二千石。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一品中,二十三年改为二品。北齐仍为二品,北周正八命,亦在金紫光禄大夫上。隋初定为正二品,大业三年(607)降为从二品。唐初沿之,贞观后,唯设光禄大夫,不分左、右。宋元祐三年(1088),分光禄大夫为左、右两阶,大观二年(1108),改称为正奉大夫。参见“光禄大夫”。

猜你喜欢

  • 落星冈

    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故石头城西南。《资治通鉴》:南朝齐永元元年(499)十二月,“(陈)显达以数千人登落星冈,新亭诸军闻之,奔还,宫城大骇。”胡三省注:“石头城西有横垅,谓之落星冈。”又称落星山。《资

  • 枚乘

    ?—约前140西汉淮阴(今江苏淮阴南)人,字叔。初为吴王濞郎中。见濞阴谋叛乱,奏书谏之。吴王不听,遂去吴至梁。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楚反,复以书劝说吴王罢兵。及七国之乱平,由是知名。任弘农都尉,以

  • 崔杼

    ?—前546春秋时人。齐国大夫。丁公后裔,食邑于崔(今山东章丘西北),得宠于齐惠公。惠公卒后,与高氏、国氏发生冲突,奔卫。灵公时返齐为大夫,参与诸侯会盟,从晋伐郑、伐秦。灵公病危,迎立前所废太子光继位

  • 秦始皇

    前259—前210即嬴政。一称赵政。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庄襄王之子。年十三即位,相国吕不韦专权,宦者缪毐用事。秦王政九年(前238)亲政后,平定嫪毐叛乱,放逐吕

  • 履癸

    即“桀”。

  • 波罗皮

    亦谓大虫皮,或称金波罗,即虎皮。唐谓虎曰“大虫”,南诏则称“波罗”,亦名“草罗”。南诏最高统治者蒙氏,穿虎皮衣;曹长以上有卓越功绩之属官,得披全波罗皮;立功次者,则披胸前背后两块;再次者,仅得披胸前一

  • 雍己

    殷墟甲骨文雍己二字作合文。商王。名伷。大庚之子,小甲之弟。 卜辞中雍己之祀序是大戊、雍己、仲丁,与《史记·殷本纪》之世序雍己、太戊、仲丁不同。殷墟卜辞中列为旁系先王祭祀。雍父 相传为黄帝之臣。杵臼的创

  • 绹纹

    青铜器纹饰之一。《尔雅·释言》:“绹,绞也。”郭璞注:“纠绞绳索。”其状如两绳相纠,绳有二至四线或多线之分。通行于春秋战国。

  • 东番

    明中叶后称今台湾土著为“东番”,推衍为指台湾全岛,意即福建东域番族聚居之地。明陈第《东番记》、张燮《东西洋考》有《东番考》,即记台湾土著实况。《明史·鸡笼传》:“鸡笼山在彭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

  • 昭玄统

    北齐昭玄寺次官。协助大统管理佛教事务。亦称“沙门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