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史馆

史馆

官署名。官修史书之机构。北齐始置,为秘书省附属机构,掌监修国史。以宰相领之,下设著作郎、著作佐郎,担任修史工作。北周、隋沿置。唐初,隶秘书省著作局。贞观三年(629)闰十二月,始移史馆于禁中,隶门下省。修本朝史由史官负责,修前代史多由他官编纂,宰相监修,正式确立史馆修史,宰相监修之制。开元二十五年(737),徙史馆于中书省。天宝后,他官兼领史职者,谓之史馆修撰,初入者为直馆。五代、宋沿置。宋代为三馆之一,仍以宰相兼领监修国史。修撰以朝官充任,并以官高者一人判馆事;直馆、检讨以京官以上充任。元丰改制,隶秘书省。掌修纂日历、国史并保藏典籍。南宋一度废置。辽、金、元废史馆之名,辽、金设国史院,元改设翰林兼国史院。明代凡修史时临时设置,修毕则罢,亦有未修成而罢者。清有国史馆。

猜你喜欢

  • 刘文淇

    1789—1854清江苏仪征人,字孟瞻。嘉庆优贡生。少家贫,从学于舅父凌曙,以淹通经史,与刘宝楠齐名,有“扬州二刘”之称。所著《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征引广博,多有创见,批评了杜预的注解。此书由其创始,

  •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清代所封藏传佛教*呼图克图之一。藏语音译,意为“尊胜”。蒙古语称“温都尔格根”,意为“至高光明者”。自哲布尊丹巴一世起,传承八世。

  • 封弥院

    又称封印院。宋科举考试掌管封弥的机构。淳化三年(992),始行封弥(即糊名)考校法。景德四年(1007),始见封印院名。是年礼部试,派知制诰周起、祠部员外郎滕元晏“封印举人卷首”,用“奉使印”,又命殿

  • 绍兴和议

    宋金和议。计有两次。(1)绍兴八年(1138)和议。七年,金废伪齐刘豫,左副元帅完颜昌(挞懒)遣宋使王伦南归,许宋议和。八年,秦桧第二次拜相,与金议和。主要条款有:1.宋对金纳贡称臣,贡岁币银、绢各二

  • 催运使

    使职名。唐乾宁三年(896)李茂贞进逼京师,昭宗出渭北,以韩建为京畿都指挥、催促诸道纲运等使,移檄诸道,令共输资粮诣行在。

  • 金简

    ?—1794清满洲正黄旗人,金佳氏。初隶内务府汉军。乾隆中授内务府笔帖式。乾隆三十七年(1772)迁至总管内务府大臣。曾监武英殿刻书,充四库馆副总裁,专司考核督催。又受命纂修《四库荟要》,改译辽金元三

  • 严白虎

    东汉末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为当地强族大帅,聚众万余人屯守。兴平二年(195),孙策遣朱治逐吴郡太守许贡而据其郡,贡遂依之。建安二年(197),吴郡太守陈瑀图袭孙策,诱之使为内应。四年,为策所攻,

  • 丞相少史

    官名。丞相属官。《汉书·昭帝纪》:“丞相少史王寿诱将(上官)安入府门。”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武帝又置丞相少史,秩四百石。”

  • 寺观监

    ①官署名。唐初鸿胪寺置,掌寺观道士籍帐、斋醮之事,以监一人主其事。贞观中废。②官名。唐初鸿胪寺寺观监长官。置一人,主监事。太宗时随衙废。

  • 董统

    十六国后燕人。慕容垂建兴元年(386),受诏草创《后燕书》,著本纪及佐命功臣王公列传,合三十卷。慕容垂称其叙事富赡,足成一家之言。但后人认为褒誉过美,未免失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