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参驳

参驳

明代大理寺之职掌。凡刑部、都察院报送案件,照驳至三,则纠察问官。

猜你喜欢

  • 庶务提调

    官名。又名庶务长。清末各学堂负责庶务之职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后,在全国各类中等、高等新式学堂及大学堂普遍设置。掌修建房屋,置备器物,雇用工役一切庶务。凡学堂中应办要事,随时与监督商办。辖文案官

  • 内行令

    官名。北魏前期置,为皇帝侍从首领,皇帝外出或游猎时亦随同前往。任职者有士人,亦有宦官。多由中散迁任。太和十七年(493)改制后罢。

  • 劳乃宣

    1843—1921清末浙江桐乡人,字秀瑄,号玉初、榘斋,晚号韧叟。同治进士。光绪五年(1879)起历任直隶临榆、南皮、蠡县、完县、吴桥等县知县。二十六年为浙江大学堂监督。三十四年奉召入京,以四品京堂候

  • 幽蓟十六州

    五代晋石敬瑭割予契丹十六州的总称。即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雲)、应、寰、朔、蔚等州。相当于以今北京市和山西大同市为中心,西界山西神池县,东至河北遵化市,北迄长城,南至天津市、

  • 女学报

    报刊名。(1)清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六日(1898.7.24)在上海创刊。旬刊。上海女学会主办。康同薇、李蕙仙、张蕴华、薛绍薇等主编,提倡女学、女权,鼓吹婚姻自由,妇女参政,设立贵妇院、女学大臣。每期一大

  • 施肥三宜

    清杨屾、郑士铎对传统施肥理论的系统总结。指根据季节、土壤、作物三者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肥料。《知本提纲·农则耕稼一条》:“惟熟粪无不可施,而实有时宜、土宜、物宜之分。”时宜,指按季节施肥,不同季节施用

  • 制科

    由皇帝亲自下诏而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又称制举。始于西汉。目的在于选拔各类特殊人才。未仕、已仕者均可应诏参加考试。未仕者考中授官,已仕者考中升迁。待遇比一般进士科优厚。唐代制举科目甚多,据记载有上百

  • 少尹

    官名。(1)唐代置,为都城及地方府级次官。开元元年(713),改京兆、河南、太原等府司马置,各二人,从四品,掌贰府事。宋沿置,于京城开封府及陪都河南、应天、大名等府设,南宋孝宗时又设于临安府。但不常置

  • 高姬碑

    原作《大理国故高姬墓铭》,系云南省大理市五华楼所出宋碑。碑中有“仁寿”记年。墓主高金仙贵为高妙音护(疑即高护)之女,李大日贤之妻,母段易长顺,为建德皇帝之女。建德皇帝即后理国主段正兴,又名易长。此碑有

  • 长上匠

    长期服役的工匠。唐时应番役工匠,满役二十日后,继续代应他人番役,劳作不休,称长上匠。应上番者,输钱酬雇之。《唐六典·将作监》:“凡诸州匠人长上者,则州率其资纳之,随以酬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