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参局

参局

清代设于盛京、吉林、宁古塔等处管理参务的机构。以将军、都统、副都统及府尹总其事。局设协领、佐领、书吏、经承、贴写各若干人,多三年或五年一替,掌散放参票、挑选官参、征收额课、赍送官参、售卖余参、护送商参诸事。

猜你喜欢

  • 典簿厅

    官署名。明代始置,分设于光禄寺、太常寺、国子监下。掌章奏文书。置典簿,光禄寺二人,从七品;太常寺二人,正七品;国子监一人,从八品。清沿置,并设于翰林院。各设典簿,均为满、汉各一人,从八品。

  • 弼德院顾问大臣

    官名。清末弼德院顾问官。宣统三年(1911)设。员三十二人,以“著有勋劳及富有政治上学识经验者任之”。除专任者外,现任国务大臣及宗人府、内务府大臣得兼任顾问大臣。掌参与本院各项顾问事件的审议。

  • 歹都王

    即“大同王”。

  • 方元征年谱

    征(徵)书名。原题《皇清诰授奉政大夫特旨访召安徽补用直隶州知州显考元征府君年状》。清方楷编。谱主方骏谟,字元征,咸丰十一年(1861)曾入曾国藩幕。是谱由其子所编。起嘉庆二十一年(1816),迄光绪五

  • 行银

    明代对铺行改征之银两。平时官府征银于铺行,有需用时召商径自买办。嘉靖四十五年(1566),采给事中赵格建议,将顺天府大兴、宛平两县铺商上上、上中两则,仍轮充铺行之役,其余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

  • 良吏传

    书名。南朝梁钟岏撰。十卷。已佚。

  • 贾思伯碑

    北魏碑刻。在今山东兖州。孝明帝神龟三年(520)刻。楷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四字。但残缺甚多,能读之字极少。碑阴上截为宋绍圣三年(1096)温益题记,楷书十行,行十九字。谓唐褚遂良笔法得自此碑。下截刻元人

  • 诸科

    北宋科举初沿唐法,有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传、三礼、学究、明法等科,统称诸科。地位次于进士科。应举者经礼部试和殿试合格,即各获本科及第、出身或同出身。熙宁年间罢诸科,命诸科举人改应进士科,原诸科

  • 正律

    ①按三分损益法,依次先计算出的十二律,称为正律。若继续再往下计算,所得超出十二律外的律,为变律。②指音高适中的一个八度内的十二律。比其低八度的十二律称为倍律,因其振动弦长均比相应的正律长一倍;比其高八

  • 河南通志

    书名。清田文镜等监修,孙灏、顾栋高等编纂。八十卷。雍正间成书。该省志创自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郭守愚纂修本,粗具崖略。顺治十七年(1660)贾汉复等又续修。是书据旧制内容,多有增补,考古证今,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