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印绶

印绶

印和系印的绶带,亦作为官印的统称。汉制,凡治事命官皆颁有印绶,以示职权受命于天子,代表官阶、级别。有金印紫绶、银印青绶、铜印黑绶、铜印黄绶之别。历代沿用,具体制度或有不同。无印绶之官,多为不治事的加官或散官。

猜你喜欢

  • 参预机务

    ①官名。唐代宰相名号,指以三省长官之外他官行宰相事者。高宗以后减少,玄宗以后不再用此号。②官制。明代官吏执政制度。始于建文中,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以原官预务参政,主持日常政务。永乐后专指大臣入

  • 中俄瑷珲条约

    即《中俄瑷珲和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以武力逼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1858.5.28),由清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今黑河南)签订。主要内容:(

  • 王孙子

    书名。又称《巧心》。战国人撰,撰者不详。《汉书·艺文志》著录一篇,列于儒家。《隋书·经籍志》著录“梁有《王孙子》一卷,亡”。清马国翰、王仁俊等有辑本,分别见《玉函山房辑佚书》、《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

  • 弘恭

    ?—前47西汉沛郡(治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少坐法腐刑,为中黄门,选为中尚书。宣帝时任中书令,明习文法,善为请奏。元帝时,与中书仆射石显共擅朝政,诬告前将军萧望之,望之被迫自杀。旋病卒。

  • 苻坚

    338—385十六国时前秦国君。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字永固,一名文玉。 氐族。苻雄子。初为东海王。寿光三年(357)与苻法等杀苻生,去皇帝号,自立为大秦天王。任用汉族士人王猛等,抑制豪强;鼓

  • 牙山之战

    中日甲午战争的首次陆战。清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丰岛海战后,驻扎牙山的清军将领叶志超、聂士成见援绝势孤,遂分地驻屯以为犄角之势,由聂率军千余扼牙山东北要地成欢驿,叶率军五百驻牙山东南的公州为后援。

  • 弱洛水

    ①或作饶乐水、浇水、浇落水。即今内蒙古的西拉木伦河。北魏拓跋珪破库莫奚于弱洛水南,即此。②或作独洛河。即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土拉河。《北史·柔然传》:北魏道武帝征柔然,“渡弱洛水”,即此。

  • 监军

    ①初为临时差遣之职,置于军中,监督出征将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汉代亦或置。《后汉书·袁绍传》:“绍遂以(孟)岱为监军,代配守邺。”时又有监军使者,掌监出

  • 顾秉谦

    1550—?明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累官礼部右侍郎。天启元年(1621)擢礼部尚书。谄附魏忠贤,三年,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承命杀杨涟、左光斗,充《三朝要典》总裁。六年,被同党倾轧乞归

  • 雇借

    南朝梁武帝营造佛寺诸功德时,不关材官,不用国匠,而雇用民力,以成其事,谓之雇借。武帝称此法民得其利,国得其利,我得其利。雇借之法,是南朝役法的一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