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博阳山

博阳山

博亦作傅或敷。《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历陵县:“傅阳山、傅阳川在南,古文以为敷浅原。”《通典》谓江州浔阳县蒲塘驿,即汉历陵也。“驿前有敷浅原,原西数十里有傅阳山。”唐蒲塘驿即今江西德安县,故一般皆认为山在德安县境。但据《太平寰宇记》饶州及蔡沈《书集传》引晁以道说历陵今地在饶州鄱阳县(今波阳县)境内,故德安说尚不能视为定论。所指何山,更无确说。《书》伪孔传谓博阳山即敷浅原,《史记》裴骃集解同;而《通典》则谓山在原西数十里;《太平寰宇记》江州又谓博阳山在德安县南,别有敷浅水即敷浅原。

猜你喜欢

  • 左拾遗

    官名。唐垂拱元年(685)始置,属门下省,员二人,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天授二年(691)增至五人,后除授颇滥,故有“拾遗平斗量”之讥。宋初沿置,多出领外任,或兼领别司,不专任谏职。端拱元年(988)

  • 今古学考

    书名。近人廖平撰。分上下卷。上卷为表,就今古学经传师法、名目、统宗、宗旨、流派、篇目等方面之异同,列表对照,篇后附以己说,凡二十篇。下卷为经话,解说立表之意。自谓是书“多未定之说,俟有续解,再以补iE

  • 邓名世

    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字元亚。绍兴四年(1134),进所著《春秋四谱》及《古今姓氏书辨证》,赐同进士出身,授史馆校勘。改秘书省正字。七年,除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先是修《哲宗实录》,亡元祐八年(10

  • 文史通义

    书名。清章学诚撰。作者从三十五岁始撰,历三十余年至逝世时尚未完稿,如《圆通》、《春秋》等篇,未能写成。逝世前将全部文稿委萧山王宗炎代为校定,今流传之《章氏遗书》即刘承干依王氏编目补订刊行。其中《文史通

  • 司马昱

    即“晋简文帝”。

  • 征(徵)仕郎

    散阶称号。明代置,为文职从七品之升授。清代沿置,为文职从七品之封赠。

  • 宕昌郡

    北周天和五年(570)以宕昌羌地置。隋开皇三年(583)废。大业三年(607)复置。唐武德元年(618)改为宕州。

  • 江南经略

    书名。明郑若曾撰。八卷,每卷又分二子卷,附图一百八十五幅,计十余万言。为作者在完成海防专著《筹海图编》后,为使“江海巨防相为表里”而续作的江防专著,为军事地理之作。其中有兵器总论、火器论、处置焰硝论、

  • 武德殿

    隋唐都城长安宫殿。建于隋。位于长安大兴(太极)宫内东侧,与东宫相邻。开皇二十年(600),文帝于此殿废太子杨勇为庶人。义宁元年(617),李渊(唐高祖)以为丞相府。隋唐两代,皇帝多于此殿举行大射或宴迎

  • 莫啻色卜伯克

    即“茂特色布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