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南北议和

南北议和

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调停”下,清军与革命军首先在武汉停战。十月十九日(12.9)达成南北全面停战协议。二十八日清政府全权大臣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与南方各省全权代表伍廷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和谈”,谈判会议共举行五次。第一次主要讨论全面实行真正停战的问题。第二次主要讨论“国体”问题。伍廷芳代表南方提出清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唐绍仪代表袁世凯表示原则上赞成。后三次主要讨论召开“国民会议”公决“国体”问题。英、美、德、俄、日、法等驻沪总领事对和议施加压力,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与此同时,黄兴等在南方立宪派、旧官僚及革命派妥协分子影响下,派代表与袁世凯的代表达成秘密协议:确定共和政体;优待清皇室;先推翻清政府者为大总统。孙中山回国后,抵制议和妥协,主持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并出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授意唐绍仪辞职,中断了和议。但南北仍在暗中接触。孙中山在内外压力下作出让步,同意在清帝退位、袁氏赞成共和的前提下让位给袁。袁世凯遂用逼宫手段,胁迫清帝接受优待条件于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2.12)退位。次日孙中山辞职、二十八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以妥协而归于失败。

猜你喜欢

  • ①战国时人。姓氏不详。秦昭王四十九年(前258)秦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连攻十七个月而不能克。他赴军中,劝秦河东郡守王稽赐军吏以安军心,王稽不从。后军吏果因穷困而诬告王稽谋叛。见《战国策·秦策三》。

  • 湖南地方自治白话报

    杂志名。清宣统二年(1910)二月在长沙创刊。月刊。湖南地方自治筹办处主办。宣讲地方自治的法理和筹办方法,兼刊公私文牍、内外省纪事、农工商事件。

  • 七总管

    官名合称。指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诏受东京六府节制之河阳(今河南孟州西)、幽(州治蓟,今北京)、相(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豫(州治汝南,今属河南)、亳(州治小黄,今安徽亳州)、青(州治益都,今山

  • 广东海北盐课提举司

    官署名。明洪武二年(1369)置,掌广东海北盐生产、税课、行销之政。设提举一人,从五品;同提举一人,从六品;副提举无定员,从七品,下设各场盐课司、各盐仓大使、副使等职。所产盐行销广东西部及广西全省。

  • 营缮所

    官署名。宋代始置。宣和五年(1123)罢,职事并归将作监。明初曾于工部下复设将作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将作司而置。设所正一人,正七品;所副二人,正八品;所丞二人,正九品。多以诸匠精艺者充任。

  • 谭布

    ?—1665清满洲正黄旗人,舒穆禄氏。尚书谭泰弟。初为巴牙喇甲喇章京。天聪五年(1631),从攻明大凌河城。崇德五年(1640)攻黑龙江索伦部,取雅克萨城,授牛录章京世职。顺治元年(1644)随军入关

  • 北座

    西夏官位。枢密位之一。

  • 长秋监

    官署名。隋大业三年(607)改内侍省置,掌后宫事务。以令、少令为长贰,与寺丞并改以士人充任。下设内承奉、内承直,皆任用宦者。领掖庭、宫闱、奚官等三署,并参用士人。后又置内谒者官。唐武德四年(621)改

  • 爱子江

    在今越南平治天省潮丰附近。明永乐中,张辅等破陈季扩于爱子江,即此。

  • 挑尖梁

    挑亦作桃。建筑构件。源自清工部《工程做法》,宋《营造法式》称之为乳栿。大式建筑檐柱柱头科斗栱上与金柱之间安装的梁,一端在柱头斗栱上,梁头做成复杂的挑尖形式,另一端插入金柱。回廊侧面之挑尖梁名顺挑尖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