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北京

北京

①京都名。(1)十六国夏昌武元年(418),赫连勃勃于长安置南台,以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为北京。见《晋书·赫连勃勃载记》。(2)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后,以旧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为北京。见《魏书·肃宗纪》。(3)唐和五代唐、晋、汉三代都以其发祥地太原府(治今山西太原南)为北京。参见“北都”。(4)北宋庆历二年(1042),仁宗为抗拒辽对关南地区的土地要求,表示准备“亲征”,把真宗“亲征”时曾经驻跸的大名府建为北京,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八里。(5)金天眷元年(1138)改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为北京。天德二年(1150),撤销北京名号。(6)金贞元元年(1153),因中京大定府在新迁都城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市区西南隅)之北,改称北京。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7)明洪武元年(1368),以“中原土壤四方朝贡,道里均适”(《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欲定都北宋故都,建开封府为北京(今河南开封市)。十一年,因漕运难以恢复而撤废。(8)明永乐元年(1403),成祖将做燕王时的王都北平府建为北京,改府名为顺天府,即今北京市旧城区;十九年,自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迁都顺天府,改北京为京师。洪熙元年(1425),拟还都应天府,仍改京师为北京。正统六年(1441),定北京为国都,复称京师。此后京师之称历清至辛亥革命后不改,但习惯上自明永乐以后相沿都称北京。②都邑别称。(1)西晋时,江南人称洛阳(今属河南)为北京。见《晋书·张翰传》。(2)南朝宋时,称丹徒(实指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为北京。见《宋书·文帝纪》。③省区名。明永乐元年建北京,撤销北平布政使司,以所领府州县直隶北京,即称这一辖区为北京。十九年定都北京,改称京师,这一辖区亦改称京师。

猜你喜欢

  • 新草房街

    地名。即今云南麻栗坡县治。清代属云南开化府。嘉庆时,改称麻栗坡街。

  • 清真王

    即“妥得璘”。

  • 婉仪

    内官名。北魏始置。唐开元中置,为六仪之一,位顺仪下,芳仪上,员一人,正二品。宋代属嫔,位顺容下,为正二品内命妇。

  • 徐有贞

    1407—1472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名理,字元玉。宣德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正统时任侍讲,因*土木之变后建议南迁,获恶声,遂改名。景泰三年(1452)以左佥都御史主治黄河,开渠筑闸。因功

  • 长乐卫尉

    官名。西汉置,掌长乐宫卫士。《汉书·百官公卿表》:“长乐、建章、甘泉卫尉皆掌其宫,职略同,不常置。”东汉沿置,秩二千石。

  • 源怀

    444—506北魏西平乐都(今属青海)人,原名思礼。鲜卑族。源贺次子。文成帝末,为侍御中散。孝文帝时,拜殿中尚书、雍州刺史。迁尚书令,参仪律令。从孝文帝攻齐,加卫大将军。景明二年(501),除尚书左仆

  • 二等学堂

    见“头等学堂”。

  • 巴丘邸阁城

    即“巴丘城”。

  • 江苏省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商办企业。由在籍官绅恽毓鼎等倡议,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创设,经商部奏准立案。举王清穆为总理,张謇为协理,筹办苏省铁路。曾与浙路公司一起发起斗争,废止中英苏杭甬铁路草合同,收回自办。并抵制了

  • 司御率府

    官署名。隋文帝置太子左右宗卫率府,掌领宗室侍卫东宫,炀帝改左右武侍率府。唐沿置,历改左右司御卫、左右司御率府、左右宗卫率府。景云二年(711)始定名左右司御率府,制比十二卫中左右领军卫。各有率一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