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制天命

制天命

荀子用语。制,控制、掌握;天命,自然之必然性即规律。《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反对儒家传统的“知命”和“畏天命”思想,认为与其顺从和颂扬自然,不如掌握自然规律使之造福于人,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唐柳宗元、刘禹锡进一步发挥荀子这一“勘天”思想,主张“谋之人心以熟吾道”,反对“务言天而不言人”(柳宗元《断刑论》),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刘禹锡《天论》)的论断。

猜你喜欢

  • 巳尼陂

    一作尼陂、于巳尼大水。湖名。即秦汉时匈奴北面的北海(今贝加尔湖)。北魏神䴥二年(429),太武帝遣军击东部高车于此。《北史·乌洛侯传》记:“又西北二十日行,有于巳在大水,所谓北海。”

  • 同典人

    西夏文书用语。与典当者同立契约文书者,多为典当者的家属。

  • 札撒黑

    即“札撒”。

  • 赵盾

    ?—前602亦称赵宣子、宣子、赵孟、宣孟。春秋时晋国人。赵衰子。晋襄公七年(前621),任中军帅,制定法令,执掌国政。襄公卒,他以太子年幼,使士会、先蔑至秦迎公子雍即位,后因襄公夫人穆嬴力争,遂于次年

  • 康巨

    东汉末人。僧人。据《高僧传》,系康居人。灵帝、献帝时,在洛阳译《问地狱事经》。与康孟详、支曜等,皆以“慧学之誉,驰于京洛”。

  • 德昂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昂、冷、梁、布雷、纳安诺买等,汉文著述称崩龙,又因其服饰不同,被分别称为红崩龙、花崩龙、黑崩龙。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潞西市和镇康县,其余分散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县,

  • 庙讳

    避讳名目之一。古人凡书写文字,以及科举考试答卷时,如遇有与本朝皇帝名字相同的字,必须敬避,即所谓避讳。凡已故皇帝之名,称为“庙讳”;当时在位皇帝之名,称为“御名”。不论“庙讳”还是“御名”,皆须回避,

  • 中国史研究法

    书名。一名《大学分科中国史学研究法初编》。清末周嵩年撰。八章。是书囊括古今,撮其大纲,依类纂辑,凡四十八目,贯通历代朝廷之政教得失,统系、疆域、风俗、人才、物产之盛衰消长,典礼、制度、仪法因革损益等,

  • 盖州

    辽为辰州。金明昌六年(1195)改盖州。治今盖州市。属辽阳府。辖境相当今辽宁盖州市、庄河县及岫岩县、营口市部分地区。元初改为盖州路,后复为盖州。属辽阳路。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废。

  • 经济使

    官名。金代置。掌管理和救济灾民。设于受灾地区。如熙宗天眷三年(1140),陕西大旱,饥死者十七八,以傅慎微为京兆、鄜延、环庆三路经济使,许以便宜行事。傅慎微遂采取募兵入粟,立养济院等救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