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刘墉

刘墉

1720—1805

清山东诸城人,字崇如,号石庵。刘统勋子。乾隆进 士。乾隆二十七年 (1762)授太原知府,后擢翼宁 道。三十一年因失察发往军台,旋以父荫授江宁知府,又迁陕西按察 使。四十一年署内阁学士,在南书房行走。四十三年疏奏举人徐述夔所著《一柱楼诗集》有悖逆句,铸文字狱。曾任湖南巡抚,有政绩。四十七年仍值南书房,充三通馆总裁。历工、吏部尚书。嘉庆二年(1797)晋体仁阁大学士,疏请宽浚黄河下游。后卒于京。以书法知名,著有《石庵诗集》。

刘墉《书采南宫诗帖》

猜你喜欢

  • 左三部照磨所

    元官署名。掌吏、户、礼三部钱谷计帐事务。有照磨一员,典吏八人。

  • 史仲荣

    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与杨辉合撰《法算取用本末》,是为《乘除通变本末》之卷三。

  • 万安桥

    见“洛阳桥”。

  • 宣太后

    ?—前265战国时楚国人。姓芈氏,秦惠王妃,称芈八子。生公子稷(秦昭王)。秦武王死后无子,诸弟争立。芈氏的异父长弟魏冉恃兵立稷。她掌实权,号宣太后。以魏冉为相,封穰侯,专朝政。封同父弟芈戎为华阳君,又

  • 禹门山

    即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东北,夹河对峙。相传为大禹所凿,故名。《水经·河水注》:“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谓龙门矣。《魏土地记》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

  • 静江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静江府置。治临桂县(今广西桂林市)。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桂林、临桂、兴安、龙胜、灵川、永福、阳朔、荔浦等市、县地。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驻地。明洪武五年(

  • 马周碑

    全称《大唐故中书令高唐马公之碑》。今存陕西礼泉昭陵碑林。唐永徽二年(651)刻,上元元年(674)立。撰书人名磨泐不明,宋赵明诚记为许敬宗撰,殷仲容隶书。碑文三十七行,行约六十五字。漫漶残泐,残存四百

  • 司工

    官名。同“司空”。商代始置,周代沿置。《扬簋铭》:“王若曰:‘扬,作司工,官司量田。’”秦嘉谟辑《世本·氏姓》:“司工氏,周宣王时司工锜,因官氏焉。”参见“司空”。

  • 舜典

    东晋梅赜所上伪《古文尚书》篇名。原为《尧典》中“慎徽五典”至篇末部分,另加“曰若稽古”至“乃命以位”二十八字,定名《舜典》。记述尧、舜禅让传说。

  • 利济山

    约在今四川屏山县境。明万历十五年(1587)周于德攻木瓜夷,追破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