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净乐堂

净乐堂

明代宫女、内官无亲属者,死后焚化之所。置宦官数人经管。堂址在北京西直门外。

猜你喜欢

  • 紫花印

    即“紫印”。

  • 哀牢国

    在今云南保山市怒江以西。东汉建武二十七年(51)国王贤栗(一作扈栗)始和东汉交通,受汉封号,建立朝贡关系。其国土地肥沃,居民从事农耕、纺织等业,并与交趾、大秦贸易。永平中内属,参见“哀牢”、“哀牢县”

  • 纳银庄头

    亦称银两庄头。清初圈占近畿土地,安置东来八旗官兵。一些汉族地主为求得政治庇护,带地来投或愿领官地者即设为纳银庄头。各给*绳地。向政府交纳一定租银。

  • 茶税

    唐以后历代政府对茶所征之税。宋以后亦称茶课。始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旋停。贞元九年(793),命于产茶州县之山场及商运要路,分茶叶为三等,估价收税,每十税一。穆宗时,帑藏空虚,盐铁使王播乃增天下

  • 制帅

    宋代制置使的简称。制台 清代总督的俗称。

  • 朅盘陀

    见“蒲犁”。

  • 老圃良言

    书名。明末清初巢鸣盛撰。鸣盛,字端明,嘉兴(今属浙江)人。崇祯举人。明亡后退隐于家,自称“村居荒僻,祗邻并一二老圃,相与往还,为言种植之事,依法试之,无有不效,因笔之于书”。所记花木栽植法,计下种、分

  • 耤田

    见“籍田”。

  • 德国教士护照来往照会

    德国驻华公使与清政府总理衙门之间的往复照会。清光绪十四年十月二十三日(1888.11.26)德方首先致照,同年十一月二十日清方复照被迫应允对方要求,其后德方又复照肯定,凡三件。主要议定:德国传教士前往

  • 乐胥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大胥置,北周沿置。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北周保定四年(564),改大司乐为乐部,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掌教授舞乐及纠正演奏、舞蹈者的错误。正二命。下设乐胥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