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假节

假节

假以节杖。汉代指大臣临时持节出巡。三国魏、蜀、吴沿袭此制,然非临时性,无论在外掌军,在朝秉政,权臣均得假节,实际成为象征地位的政治待遇。至晋,地方性军事长官分为都督、监(军)、督(军)三等,职权范围也相应分为三等。都督有使持节、持节、假节之分,监、督军亦然。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得杀无官位人,假节唯有军事得杀犯军令者,成为其地位、职权范围的标志之一。南北朝相沿此制。

猜你喜欢

  • 靖陵

    唐僖宗李儇墓。文德元年(888)三月僖宗卒,十月葬此陵。在今陕西乾县东北十五里鸡子堆。堆土成陵,制度规模同庄、端二陵。

  • 王珣

    349—400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字元琳,小字法护。王导孙。初为桓温掾,转主簿,为温所敬重。温经略中原,军中机务悉见委。从温讨袁真,封东亭侯。转给事黄门郎。为谢氏婿,因猜嫌致隙,谢安与之绝

  • 完颜永济

    即“卫绍王”。

  • 俞跗

    又作俞拊。上古黄帝时人。善医。精于外科,传其治病不以汤液醴酒,割皮解肌,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另据《韩诗外传》载,他以巫术治病,能起死回生。

  • 明人“汗”的异译。如称俺答汗为俺答哈,昆都楞汗为昆都力哈,彻辰汗(辛爱)为乞庆哈等。

  • 鸡鸣布

    隋时,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每年蚕四五熟,妇人勤于纺织,有夜浣纱而成布者,俗称鸡鸣布。

  • 科举

    隋唐以来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故名。隋文帝以九品中正制为贵族垄断,百弊丛生,乃废之,并于开皇七年(587)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士。炀帝时始置进士科。通过各科考试,合格者可录用为官。唐

  • 蒲人

    即唐宋时的扑子蛮,元代以后的蒲蛮。相传为百濮苗裔,分布在今云南凤庆、澄江、镇沅、普洱、楚雄、永昌、景东等地。居多傍水。大部分即今之布朗族。另一部分自清初起化为*崩龙族。

  • 刘肇

    即“汉和帝”。

  • 前溪舞

    东晋、南朝舞蹈之一。前溪,村名,在今浙江德清县,村民多精习乐舞技艺,有“舞出前溪”之说。东晋时,车骑将军沈充因出生于此,遂作《前溪歌》七首,词多倾述男女爱慕、思恋之意。曲调似“子夜”,哀怨缠绵;舞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