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佤族

佤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有佤、布饶克、巴敖克、阿佤、阿卧。他称有阿佤、佧瓦·拉等。分布在云南省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等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沧源和西盟为其主要聚居地。人口351980人(1990年)。其先民在先秦时为百濮的一支。唐时称望蛮,分布在云南永昌一带,隶属于南诏、大理国。明清时期,称哈瓦、古刺、哈剌、哈杜,受永昌、腾越、顺宁、普洱等府、州管辖。使用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分巴饶克、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分若干土语。无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捕猎业。史称其耕作方法为“不用牛耕,惟妇人用钁锄之”。多数山区保留自然崇拜和精灵崇拜,部分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基督教。行土葬,一般村寨家族都有公共墓地。行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解放前,部分地区已进入封建领主或地主经济阶段,但澜沧及孟连的部分地区仅初步确立生产资料私有制,甚至尚保留原始公社制残余。建国后,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革,实现了民族平等,建立了民族自治县,学校、卫生所、商业网点遍及各村寨。

猜你喜欢

  • 马希萼

    即“楚恭孝王”。

  • 探花郎

    即唐代之探花使。后亦作探花之别称。

  • 小乘

    梵文Hinayana(希那衍那)的意译,即小乘佛教。系大乘佛教对早期佛教之贬称。以《阿含经》为主要经典。宣传“法有我空”,奉行知、断、修、证(即苦、集、灭、道四谛的异名)四事,追求“自我解脱”。主要流

  • 北海郡

    ①西汉景帝置。治营陵县(今山东昌乐县东南)。西汉末辖境相当今山东潍坊、安丘、昌乐、寿光、昌邑等市、县地。东汉改为国,移治剧县(今昌乐县西)。辖境扩大。东汉末,文学家孔融曾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北魏

  • 阿鲁图

    ?—1351又译阿鲁秃。元阿儿剌氏。博尔术四世孙。由经正监袭职为怯薛官,掌环卫。进拜翰林学士承旨、知枢密院事。顺帝至元三年(1337),袭广平王。至正四年(1344)五月,拜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预修

  • 掌考

    官名。太平天国朝上职官。定都天京(今江苏南京)后始设。一度特任,为会试、乡试主考官。天试、东试、北试、翼试及各省乡试均设正、副一人。翼王出走后,仅存天试。天历己未九年(1859),干王改革科举,改为钦

  • 清军道

    官名。明代除江西外,各省皆设。为各省按察使佐官按察副使、佥事的分道之职,以其中一人担任,清理本省军役。浙江、山东、陕西、福建、广西、贵州清军道兼管驿传。江西以右布政使清军。

  • 大行人

    官名。周代置。主管四方宾客朝觐礼仪事务的长官。大夫爵。《逸周书·王会》:“相者,太史鱼、大行人,皆朝服,有繁露。”

  • 潮河川

    即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潮河关。其北即古北口,处南北要隘。《元史·世祖纪》:蒙古中统二年(1261),“帝亲将诸万户汉军及武卫军,由檀、顺州驻潮河川”,即此。明代为长城防守要地,设守御千户所。

  • 黄爵滋

    1793—1853清江西宜黄人,字德成,号树斋。道光进士。道光六年(1826)迁御史给事中,以直谏负时望。十五年擢鸿胪寺卿。十八年上疏“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力陈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外流及银贵钱贱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