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会同四译馆

会同四译馆

官署名。清代礼部所属机构。掌接待各国贡使。顺治元年(1644)分设会同、四译两馆。会同馆隶礼部,以主客司满、汉主事提督馆事;四译馆隶翰林院,以太常寺汉少卿提督馆事,立回回、缅甸、百夷、西番、高昌、西天、八百、暹逻八馆,以译远方朝贡文字。乾隆十三年(1748)将四译馆并入礼部,称会同四译馆。改八馆为西域、百夷二馆,以礼部郎中一人兼鸿胪寺少卿衔摄馆事。后增置满洲稽察大臣二人摄馆事。并设大使汉一人,序班汉二人,朝鲜通事官八人,掌治馆舍积聚,翻习外国语言文字。光绪二十九年(1903)裁。

猜你喜欢

  • 奏定高等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的组成部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颁布。共分立学总义、学科程度、计年入学、屋场图书器具、教员管理员五章。规定:设高等学堂,令普通中学毕业生入学深造,以教大学预科为宗旨。三年毕业。学

  • 耕耙耖

    唐宋以后南方稻区形成的稻田耕作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耕、耙、耖、耘、耥等技术环节。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耖在西晋时期岭南已出现,至宋代始得以推广,并与耕、耙结合,在熟化水田土壤方面有极重要作用。南宋楼&#

  • 澉浦镇

    在今浙江海盐县西南杭州湾北岸。唐开元五年(717)置,以临澉浦得名。其后历为贸易和军事港口。吴越时曾设镇遏使。宋时于此置市舶务,并驻殿前司水军。元为市舶司。明初置有税课局和巡司,后改建守御千户所,移司

  • 南华真人

    见“真人”。

  • 比阳县

    西汉置。“比水所出,故曰比阳”(《元和郡县志》)。治今河南泌阳县。属南阳郡。南朝宋属广平郡。北魏置东荆州,后改名阳平。西魏为淮州治。隋开皇七年(587)改名饶良,为显州治。大业初复名比阳,属淮安郡。唐

  • 托温

    ①古水名。明托温江,即今流经黑龙江省东部的汤旺河,为松花江左岸支流之一。②古城站名。明通往奴儿干地方的海西东水陆两路城站之一。故址在今黑龙江汤原境内的汤旺河侧。辽属五国部,金有蒲与路屯河猛安,元置桃温

  • 司马子期

    又作司马期。战国时中山国大夫。时中山君(以《资治通鉴》推之,或即王��)飨都士大夫,遍赐在座者以羊羹而不及他,因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因而出逃。见

  • 邲之战

    春秋时晋、楚之间的战役。晋、楚两国长期争霸,晋景公三年(前597)春,郑国附晋。楚庄王攻郑,围城三月,攻入郑都。郑襄公肉袒牵羊,向楚告罪,楚乃退兵,与郑和好。当时晋荀林父、先縠等率兵救郑,渡黄河后,闻

  • 侯马盟书

    春秋晚期晋国赵氏内部盟誓的遗物。用红或黑色颜料将誓词写在圭形的玉石片上,1965—1966年出土于山西侯马市东,故名。共出土五千余件,每篇文字长短不一。少者十余字,多者达二百余字。誓词是赵氏族人及下属

  • 华阳县

    南朝宋大明年间置。治今四川剑阁县南。属南安郡。西魏改名黄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