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仪礼经传通解

仪礼经传通解

书名。南宋朱熹、黄榦等撰。初名《仪礼集传集注》。今本凡三十七卷、续二十九卷,共六十六卷。朱熹“以《仪礼》为经”,而将“《礼记》及诸经史杂书所载有及于礼者,皆以附于本经之下”(《乞修三礼札子》),兼采后儒注疏,加以解说,撰成《家礼》、《乡礼》、《学礼》、《邦国礼》各卷。丧、祭二礼,由其弟子黄榦续撰,《祭礼》尚未订定而殁,后又由杨复重修续成。是书以礼制言,古礼梗概节目较为完备,为研究古代礼制重要资料。

猜你喜欢

  • 胥靡

    ①一作縃縻。(1)服苦役者的一种称谓。《庄子·则阳》:“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胥靡有的来自战俘。《墨子·天志下》:“不格者,则系操而归,丈夫以为仆圉、胥靡。”有的来自罪

  • 马牢山

    在今山西晋城市南。《资治通鉴》:唐大顺元年(890),朱全忠遣别将李谠、李重胤攻泽州,李克用遣李存孝救之,大破汴军于马牢山,即此。

  • 南昌忠臣庙

    明忠臣祠。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命建,奉祀南昌战役死亡将士赵德胜、刘齐、牛海龙、李继先、许圭、赵国旺(昭)、叶琛、赵天麟、徐明、夏茂成、张德山、朱潜、张子明、万思诚等十五人。

  • 春秋后(後)语

    书名。东晋孔衍撰。十卷。衍以《战国策》所记战国史事未为尽善,遂参据《史记》,考其异同,撰成是书。始自秦孝公,迄于楚汉之际,按秦、齐、楚、燕、赵、魏、韩七国分别记载,以记言为主。已佚。清黄奭有辑本一卷,

  • 燕桓公

    ①(?—前602)春秋时燕国国君。公元前617—前602年在位。继燕襄公即位。死后由宣公继位。②(?—前362)战国时燕国国君。公元前372—前362年在位。名失传。

  • 山鬼

    战国时楚国人祭祀的山中幽灵。见屈原《九歌·山鬼》,洪兴祖补注疑山鬼是夔与枭阳之属。近人孙作云撰《九歌山鬼考》,以为山鬼即巫山神女。从《九歌·山鬼》原文看,山鬼可能是当时楚国山中所葬女鬼的精灵。明萧云从

  • 南国

    泛指南方。《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指长江流域。唐宋之问《经梧州》诗:“南国无霜霰”,指岭南地区。

  • 大莫卢

    即“豆莫娄”。

  • 张存仁

    ?—1651明末清初辽东(今辽宁辽阳)人。原为明宁远副将。崇祯四年(1631)降后金,仍授副将,屡疏请攻明。崇德元年(1636)任都察院承政,屡言时政。后隶汉军镶蓝旗。顺治元年(1644)从征入关,略

  • 茅坤

    1512—1601明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字顺甫,号鹿门。嘉靖进士。历任青阳、丹徒知县,礼部主事,吏部精膳司郎中。三十年(1551)出任广西兵备佥事,参与镇压瑶民起义。擢大名府兵备副使。晚年受排挤落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