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仪制令

仪制令

唐时关于贵族官僚公私生活礼节的法令。如臣子对皇帝的各种尊称、朝参、表贺规定,对日蚀、月蚀、祥瑞事物出现时的措施,文武官按品级高下陈设,建立不同数目的门戟和家祠,乘不同式样的车,低级见高级官吏致拜以及行路时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的规定等。令文散见于《唐六典》、《开元礼》、《通典》、《唐会要》诸书。日本养老时代(717—723)的《仪制令》亦可参考。

猜你喜欢

  • 刘吉

    1427—1493明保定博野(今属河北)人,字祐之,号约庵。正统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进修撰。成化初迁侍读学士。十一年(1475)以谨身殿大学士入阁,无所建树,与万安、刘珝有“纸糊三阁老”之称。弘治

  • 郑和

    1371或1375—1433或1435明云南昆阳(今晋宁)人,本姓马,小字三保(保一作宝)。回族。曾祖、祖父均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入宫为宦官,从燕王起兵,赐姓郑,升为内

  • 漕船十总

    见“漕船十二总”。

  • 叔孙建

    365—437北魏代(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人。鲜卑族。登国初为外朝大人,累迁中领军。明元帝即位,除相州刺史。泰常元年(416),为中领军,破河西胡刘虎。时晋攻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兖州刺史尉建弃城走,

  • 南北朝

    时代统称。从元熙二年(420)东晋灭亡,至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杨坚灭陈,其间一百七十年,中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史称南北朝。南朝据有南方之地,自晋元熙二年(420)宋武帝刘裕代晋称帝,至后主陈

  • 熙朝定案

    书名。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编纂。三卷。所辑多为清初有关基督教及传教士的上谕及奏疏,其中涉及造火炮、修历法、勘建京师道路,对研究清初传教士活动情况及汤若望、南怀仁的有关事迹有重要参考价值。

  • 相州

    北魏天兴四年(401)分冀州置。治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辖境相当今河北邢台市、广宗县以南,河南林州、汤阴、清丰、范县等县以北,山东武城县、莘县以西地区。其后屡有改变。东魏天平元年(534)改为

  • 协纪大夫

    散官名。金代司天二十五阶官第八阶,从五品中。

  • 立山

    ?—1900清蒙古正黄旗人,土默特氏,字豫甫。光绪五年(1879)以员外郎出监苏州织造。十七年任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侍郎。二十六年升户部尚书。久典内廷,极受宠信,为同列所深嫉。八国联军陷大沽,廷议和战

  • 白叠

    见“白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