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五材

五材

①自然界的五种物质。指金、木、水、火、土。《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杜预注:“金、木、水、火、土也。”或指金、木、皮、玉、土五种材质。《周礼·考工记·总目》:“或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郑玄注:“此五材:金、木、皮、玉、土。”②五种品德,指勇、智、仁、信、忠。《六韬·龙韬·论将》:“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

猜你喜欢

  • 岩大五

    ?—1871清贵州清平(今凯里)人,本名顾馥春,小名岩,因入哥老会称号大五,故名。咸丰五年(1855)聚众起义,与杨隆喜所率号军配合作战,沿用黄色旗号,称黄号军。部众苗汉杂半,并有布依族参加。擅长游击

  • 沙人

    古僚人的一部分。宋代与侬人同居于广南西路,其首领姓沙氏,因名。一说为侬人之变种,因明末其族首领沙定洲雄武,得名。明清两代自广南府向附近府县扩散,及于开化、曲靖、临安、元江等府和他郎、思茅厅。语言与广西

  • 纪元同异考略

    书名。清黄大华撰。一卷。参见“历代帝王年表”。

  • 文明殿学士

    官名。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端明殿学士置,掌侍从顾问,有所献纳则请对或奏对。庆历七年(1047),改称紫宸殿学士。次年又改为观文殿学士。

  • 卢阿项

    ?—1556明播州(治今贵州遵义)人。族属不详,或即苗族。嘉靖间率众起义。贵州总兵官石邦宪以兵七千渡乌江抵义军根据地磨子崖,拟计诱义军夜袭而击之,并断绝义军外援。嘉靖三十五年(1556),明军乘风纵火

  • 嗢末

    亦作浑末。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论恐热称兵作乱时出现的一个新部落。其众多为吐蕃豪室从征时随带的奴仆及河、陇地区陷没的唐人。论恐热屡战败,所属奴众溃散,自相纠合为部落,散居甘、肃、瓜、沙、河、渭、岷、廓(今

  • 梁田陂

    一作良天坡(《旧唐书》)。在今陕西华县西南。《资治通鉴》:唐中和三年(883)尚让将十五万兵屯于此,为李克用所败。

  • 国宗

    太平天国前期诸王之兄弟的称呼。未任事者为闲散国宗,被派遣外出统兵作战者加提督军务衔。其官阶约与燕王、豫王、侯爵、丞相相等。

  • 文昌右丞

    官名。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尚书右丞为文昌右丞。长安三年 (703)再改为中台右丞。神龙元年(705)复旧称。

  • 西原蛮

    即黄峒蛮。古族名。唐代岭南西部少数民族,因置羁縻西原州得名。与今壮族有密切渊源关系。主要活动于唐时容管南境及邕、桂两管西境,即今广西西南部一带。有宁、黄、侬、韦、周等姓。以农为主,兼事渔猎。住“干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