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二里岗战国墓

二里岗战国墓

战国时期墓葬群。位于河南郑州市东南郊二里岗。在七万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探出墓葬五百余座,其中战国墓占百分之九十。1953—1954年发掘战国墓二百十二座。墓间平均距离2—4米,最近仅0.2米,但无相互打破的情况。其中以中、小型竖穴土坑墓为主,共一百八十六座,皆有棺,部分配有椁。

二里岗战国竖穴土坑墓平面图

其次是竖穴空心砖椁墓,共二十六座。头多向北,葬式主要有仰身直肢与仰身屈肢两种。约百分之九十三的墓随葬五至二十件陶、铜、铁器等,多置于壁龛内。据陶器组合形式,这批墓葬可划为三类:第一类,组合为鼎、豆、壶各一,多伴有盘、匜各一,占陶器墓的百分之五十七,约属战国中期。第二类,组合为鼎、盒、壶各一。第三类,以所谓合碗一分别与一件壶、尊、罐组合。二、三类墓数量较少,约属战国晚期或末期。墓中填土内多发现有钁、臿、锄等铁农具,可能是掘墓穴时遗落的。

明刻本《二刻拍案惊奇》插图

猜你喜欢

  • 后蜀高祖

    后(後)即“孟知祥”。

  • 步叔乘

    春秋末齐国人,名乘,字子车。孔子学生。

  • ①官署名统称。汉代各衙属多有以此命名者。如太仆寺属下有龙马、闲驹、橐泉、騊駼、承华五监。魏、晋、隋、唐后渐成部分衙门的统称。如国子监、将作监、少府监、长秋监、都水监、军器监。明代内外衙门均有,如内官二

  • 段匹库

    金代管理内府段匹(绸缎布匹)的机构。属宣徽院。世宗大定二年(1162),从内藏库析出。设都监、同监领库事,秩正九品、从九品。有本把十二人,知书二人。清代亦设,作“缎匹库”。

  • 荀组

    258—322晋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字大章。初为司徒左西曹掾属,历太子中庶子、荥阳太守。赵王伦篡位,为侍中。惠帝迁长安,为河南尹,迁尚书,转卫尉,加散骑常侍、中书监。永嘉五年(311),汉刘曜攻

  • 巩王

    金代封爵,小国一字王号。卫绍王六子中有巩王。荆王完颜守纯第三子孛德亦受封。

  • 经朔望

    天文学名词。即平朔望。平朔和平望的合称。

  • 仇班渠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年(385),“(前)秦王(苻)坚与西燕主(慕容)冲战于仇班渠,大破之”,即此。

  • 黄道周

    1585—1646明末清初福建漳浦人,字幼平(一作幼玄),号石斋。明天启进士,授编修。崇祯初进右中允,因上疏语刺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削职为民。后复官,升少詹事兼侍讲学士。旋又上疏指斥兵部尚书杨嗣昌,

  • 贾田

    战国时国家授予商人之田地。《周礼·地官·载师》:“以……贾田任近郊之地。”士、工商家受田,一般五口当农夫一人。郑司农谓贾田为授予在官贾人之田;郑玄则谓官贾廪食公家,不当受田,贾田为“在市贾人其家所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