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九八规元

九八规元

又称规元、规银。清代后期上海通行之虚银两。起源于道光年间豆商交易。咸丰八年(1858)通行全市。规元以标准银用九八相除而得,九十八两标准银即等于规元一百两,亦即其成色低于上海之标准银百分之二。标准银之成分为0.935347,以九八除之,得0.916666,即规元银一千两中含纯银九百一十六又三分之二两。

猜你喜欢

  • 内阁协理大臣

    见“协理大臣”。

  • 永徽格

    唐律令文书。永徽二年(651)长孙无忌等编定。对旧制不便处,多有删改,并分格为留司与散颁两部。《留司格》或称《留本司行格》,十八卷(或作十七卷)。《散颁格》或称《散颁天下格》,七卷。皆佚。参见“留司格

  • 尉文通

    隋雁门(治今山西代县)人。大业六年(610)起兵反隋,众至三千人,据保莫壁谷,寻为隋将杨伯泉击破。

  • 宾退录

    书名。南宋赵与时撰。十卷。与时字行之、德行,宋宗室。此书作于嘉定间,自谓生平见闻所及,喜为客述之,客退,或笔于牍,故名。书中尊崇儒学,对邵雍尤为推重。考证经史,辨析典故,颇多精核之处。

  • 布宪

    ①官名。《周礼》秋官司寇的属官。爵中、下士。掌公布国家刑罚禁令。国家有大事聚合民众,则掌其刑禁号令。②官署名。西魏、北周置,属秋官府。长官为布宪中大夫。下设布宪下大夫、小布宪上士,辖修闾中士、掌墐中士

  • 汪应庚

    清人。徽州大盐商。乾隆初任两淮总商,富至千万。乾隆三年(1738)、七年,因扬州水、旱灾,曾两次捐输银十万七千余两,又曾捐资六万五千两修建江甘学宫,购置土地以助乡试。

  • 铜元

    清末货币之一。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月两广总督李鸿章在广州仿照香港铜仙式样试铸铜元。用铜、铅、锡三种金属配制而成,每枚重二钱,币面龙纹精致,式样美观。面额分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种。其中

  • 副郎

    员外郎之别称。以其为各司副主官,位次于郎中,故名。

  • 刑名

    ①一作形名。黄老之学术语。《尹文子·大道上》:“名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两者相统一,不可分割,故又称为“因应之术”。“以其形

  • 五戎

    即“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