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中都

中都

①邑名。(1)春秋晋邑,战国属赵。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左传》昭公二年(前540):齐陈无宇送女,晋侯“谓陈无宇非卿,执诸中都”;《史记·秦本纪》:惠文君后九年(前316),“伐取赵中都、西阳”,皆即此。一说执陈无宇之中都在今介休市东南。秦置县。(2)春秋鲁邑。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史记·孔子世家》:“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即此。②都名。(1)唐开元九年(721)以蒲州(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当东、西二都,即长安与洛阳间的交通枢纽,升为河中府,建号中都。同年削除京、府号,仍为蒲州。(2)859年,南诏王世隆称帝,改国号大理,其国都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市西北旧大理)旧称西京,至此改称中都。(3)金贞元元年(1153)迁都燕京,改燕京析津府为中都大兴府。在今北京城西南隅。城周三十三里余,四面城门各三。皇城位于大城内偏西部,内有宫城。贞祐二年(1214)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市);次年,蒙古攻克中都,仍改称燕京。至元元年(1264)复号中都。四年改筑新城于旧城东北郊外,遂定都于此,基本为今北京城内城。九年改称大都。(4)元至大元年(1308)于旺兀察都行宫立。在今河北张北县西北沙城。四年罢。(5)明洪武二年(1369)九月以太祖朱元璋出生地临濠府(治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为中都。六年改临濠府为中立府,七年又改为凤阳府,移治今凤阳县。③对京师、都城的通称。《史记·平准书》:“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司马贞索隐:“中都犹都 内 也。”《汉书· 昭帝纪》始元四年(前83)诏:“诸给中都官者,且减之。”颜师古注:“中都官,京师诸官府。”

全中都城平面示意图

明中都遗址图

猜你喜欢

  • 狐父

    一作狐父城。在今安徽砀山县南。曹参击秦将司马欣军砀东,破之,取狐父,即此。

  • 戴胄

    ?—633唐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字玄胤。习律令,有才干。隋末,为门下录事。后为李世民所得,引为秦王府士曹参军。贞观元年(627),擢为大理少卿。执法无私,为时所称,转尚书左丞。四年,拜民部尚书,参

  • 萧敌烈

    ①辽人。穆宗时为彰国军节度使。应历四年(954)援北汉,平忻、代二州之叛。②辽后族。敌鲁四世孙。字涅鲁衮,汉名萧恭。圣宗时入侍。统和二十九年(1011)同知左夷离毕事,改右夷离毕。开泰元年(1012)

  • 高訾

    富于资财。訾同资。也用作富人的代称,有一定的财产标准。西汉前期,徙郡国高訾富人于关中诸陵,家产不满三百万(一说百万)者为“不中訾”。高訾一般指家产在三百万以上的富人。《汉书·货殖传》:“自元、成讫王莽

  • 大同城

    隋为防御突厥所筑。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唐天德军西南三里)。隋开皇十九年(599),突厥突利可汗奏言,都蓝可汗欲攻大同城,诏以汉王谅为元帅,分道出击,即此。唐代称为永济栅,亦作永清栅,乾元元年(7

  • 阇婆国

    一作阇婆达国、阇婆婆达国。古国名。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与苏门答腊,或专指爪哇。南朝宋元嘉十年(433)始向宋奉献。十二年遣使奉表臣属,并献方物。此后往来不绝,至宋代关系尤为密切,多次遣使中国。

  • 罢黜百家

    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统治政策。武帝初年,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汉初统治者所倡导和奉行的黄老学说已不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因而为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神化皇权的政治理论和以仁义为核心

  • 德胜堡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筑,即今河北万全县。永乐二年(1404)移万全右卫治此。嘉靖中设马市。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改置万全县。

  • 乌什参赞大臣

    见“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

  • 移健俟利发

    又译夷健俟利发。漠北回纥首领。唐开元四年(716)漠北九姓叛后突厥,拔曳固部卒颉质略且袭杀其可汗默啜。时唐大武军子将郝灵荃方使漠北,乃率其部接应颉质略。毗伽可汗即位,引军讨之。遂率众归唐,与河西回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