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中甲

中甲

见“上甲”。

猜你喜欢

  • 典农校尉

    官名。东汉建安元年(196)曹操置,掌屯田事务。职掌及僚属同典农中郎将,唯任稍低,郡国大者置中郎将,小者置此,秩比二千石。三国魏沿置,六品。咸熙元年(264)罢诸田官,遂改任太守。吴诸郡有屯田者亦置,

  • 农家

    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

  • 新疆图志

    书名。清末王树枏、王学曾等撰。一百一十六卷,另卷首一卷。王氏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任新疆布政使后,经奏请,于宣统元年(1909)设新疆通志局,宣统三年编成此书。刊刻时由新任巡抚袁大化首署。是书广

  • 周天球

    1514—1595明苏州太仓(今属江苏)人,字公暇,号幼海。十六岁随父迁吴县,补府学诸生,屡试不中。与文征明为友,究心诗书,尤善大小篆、古隶、行楷。一时丰碑大碣皆出其手。周天球

  • 郭殷

    十六国时人。初为石勒右司马。太和三年(330),勒称赵天王,署为尚书。石弘即位,为右仆射。延熙元年(334)奉虎命废弘为海阳王。虎称居摄赵天王,任为司空。

  • 寝丘

    寝一作沈,又作“��”,春秋战国楚邑。即今安徽临泉县。庄王封孙叔敖于此。秦置��县。

  • 篆书

    书体名。“大篆”、“小篆”的统称。春秋战国时秦国曾使用籀文,后省改简化,逐渐演变为小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消除战国时代文字异形的现象,命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人进一步整理小篆,使之成为通行全国的规范文

  • 外都水使者

    官名。北宋元丰改制置,掌外都水监事。后废。元祐四年(1089)复置。

  • 古重量单位。其大小今不详。《周礼·冬官·冶氏》:“重三垸”。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垸,量名。”戴震谓即锾。

  • 东吴大学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七年三月(1901.4),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合并上海中西书院和苏州博习书院而成。校址在苏州,次年正式开学。林乐知任校董事长,孙乐文(D.L.Anderson)为校长。以“培养法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