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中法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

原称《中法续增条约》。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十年九月十二日(1860.10.25)清钦差大臣奕訢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签订。共十款。除确认《中法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1)《中法天津条约》中规定的二百万两赔款增至八百万两;(2)赔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产,法方在中文约本上又私自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等字样;(3)增开天津为商埠;(4)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

猜你喜欢

  • 瓦屋

    春秋地名。确址不详,约在今河南温县境。又有在今清丰县东南瓦屋头、尉氏县西南洧川南及滑县东诸说。《左传》隐公八年(前715):“齐人卒平宋、卫于郑。秋会于温,盟于瓦屋”,即此。

  • 司成宣业

    官名。即国子博士,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国子博士。

  • 宅地

    北魏均田制中所授盖房之地。规定凡新居者,三口给地一亩,以为居室;奴婢五口给一亩。北周时改为人口十口以上,宅五亩;九口以下,宅四亩;五口以下,宅三亩。但据西魏大统十三年(547)敦煌户籍计帐残卷所载,平

  • 开封府少尹

    官名。北宋崇宁三年(1104)始置,协助牧、尹管理本府之事,员一人,序位左右司郎官之上。北宋亡,遂废。

  • 枣阳王

    ?—1555即朱祐楒。明襄宪王朱瞻墡后裔。字夏父。弘治十六年(1503)袭封。嘉靖初议大礼时,上疏请尊奉兴献王世系受帝褒奖,又请除宗人之禄,使事四民之业以谋生。四年(1525)因擅逮襄王府承奉罪,夺爵

  • 高保勗

    924—962五代时荆南国君。公元960—962年在位。荆南文献王高从诲幼子,字省躬。建隆元年(960)兄保融卒,权知荆南节度使。初有治才,决北海,通南北使道。后淫逸无度,营造壮丽,政事不理,军民咸怨

  • 虎坠长官司

    土司名。明洪武十三年(1380)置,长官宋姓。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管虎坠、黄土等处村寨,居民主要为苗族、布依族。

  • 乐都郡

    十六国后凉置。治今青海乐都。南凉一度建都于此。北魏废,末年置西都县,仍为乐都郡。隋开皇初郡废,改西都县为湟水县。

  • 祠主

    十六国时高昌僧职名。即新疆吐鲁番北凉文书中所见佛寺寺主。北凉称佛寺为祠,属郡县户曹管辖。晋代早期佛教徒斋谶取法祠祀,故称。祠主之下有祠吏、维那、法师、道人等。

  • 张九龄

    673或678—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西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长安进士,调校书郎。先天元年(712),对策高第,迁左拾遗。玄宗即位,上书请重地方守令,未任地方官者不得入中央,选官重贤能,不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