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中日通商行船条约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

日本援《中日马关条约》有关条款,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二十二年六月十一日(1896.7.21),由总理衙门大臣、户部左侍郎张荫桓与日方代表林董签于北京。凡二十九款,另附双方往复照会六件。主要内容:(1)两国可互派公使驻京;(2)中国各通商口岸准日本设领事,准日人往来居住、从事工商业、赁买房屋、租地建造、雇役华人等事;(3)日本对华贸易援列强通例,免除厘金等一切杂派;(4)日本享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猜你喜欢

  • 续尚书

    书名。唐陈正卿撰。纂辑两汉到唐的诏策、章疏、歌颂、符檄、论议。玄宗开元末奏上。已佚。

  • 临沂汉简

    汉简的一种。1972年4月出土于山东临沂县(今市)银雀山西汉武帝时墓葬。其中一号墓出土竹简四千九百四十二枚,内容为《孙子兵法》及其佚篇《吴问》、《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军事著作,《晏子春秋

  • 铁索箐

    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渔泡江下游铁锁一带。明时为倮族聚居处。山河水隈,形势险要。明万历中为官军所占,置十余寨。

  • 额勒维特穆尔

    即“本雅失里”。

  • 复卒

    免除兵役或算钱。《汉书·食货志》:“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颜师古注:“当为卒者,免其三人;不为卒者,复其钱耳。”又引如淳曰:“复三卒之算钱也,或曰除三夫不作甲卒也。”

  • 大元盛朝青史演义

    书名。蒙古文历史小说。清尹湛纳希著。创作年代约在同治九年(1870)至光绪十七年(1891)间。以章回小说形式演述自成吉思汗起到窝阔台即位止的蒙古历史。文笔流畅,描写生动。

  • 有庳

    古地名。一名有鼻,又名鼻墟、鼻亭。在今湖南道县北,接永州市界。相传舜封象于此。古有象祠。唐元和中道州刺史薛伯高毁之。

  • 董泽

    泽薮名。相传古豢龙氏董父居此,故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左传》宣公十二年(前597):厨武子曰:“董泽之蒲,可胜既乎?”汉魏以后称为董池陂或董泽陂。《续汉书·郡国志》闻喜县:“有董池陂,古董泽”;《

  •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见“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

  • 五部落蛮

    又称三王蛮,即唐两面羌。宋黎州诸蛮之一。在黎州(今四川汉源北)西百余里。有郝、赵、王、刘、杨五姓。无君长,唯听命耆老。往来汉地,能汉语。淳熙七年(1180),求内附,许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