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

书名。元周德清著。二卷。上卷为曲韵韵谱,分韵十九,每韵分平声阴、平声阳、上声、去声、入声作平上去三声等类,类下排列同音字组。下卷为《正语作词起例》,有起例、辨明古字略、宫调名、作词十法等篇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论述北曲体制、技巧、韵律的曲韵著作。成书于泰定元年(1324)。传世善本为明正统六年(1441)刊讷庵本,中华书局1978年6月影印发行,附校勘记。

猜你喜欢

  • 清秘述闻

    书名。清法式善著。共十六卷。系记述清代科举考试制度之著作。该书内分会考官、同考官、学政三大类,在乡、会考官类中,记载了顺治二年(1645)至嘉庆四年(1799)历科考官、试题及省、会、殿元的姓氏、籍贯

  • 周胜坤

    ?—1856清广西人。典当商。参加金田起义。初任左一军副典圣库。咸丰三年(1853)升将军,率军攻镇江、扬州、瓜州一带。十一月攻三叉河,援救扬州有功,封恩赏丞相。四年升夏官又正丞相,守庐州(今合肥)。

  • 高鹗

    约1738—约1815清汉军镶黄旗人,字兰墅,别署红楼外史。乾隆进士,官翰林院侍读。据张问陶《船山诗草·赠高兰墅鹗同年》诗自注:“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小说《红楼梦》

  • 审理所

    官署名。明代王府长史司下辖机构。洪武四年(1371)设,初隶王相府。十三年罢王相府后,隶王府长史司。置审理正一人,正六品,副一人,正七品。掌推按刑名,禁诘横暴,使诸王无干国纪。

  • ①官称。西周至战国为天子、诸侯所置执掌军政的高级长官。秦、汉为中央高级官员的尊称,位次三公。如太常(奉常)、光禄勋(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典客)、宗正、大司农(治粟内史、大农令)、少府、

  • 秦惠文王

    前356—前311亦称秦惠文君。战国时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名驷,秦孝公子。即位始,车裂商鞅,但于新法无所更改。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钱。三年,行冠礼亲政。八年,遣大良造公孙衍

  • 南唐书笺注

    书名。清周在浚撰,高醇补。十八卷。在浚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之意,依陆游《南唐书》本文,为之笺注。凡群书有关南唐者,悉为采入。认为注史宁详毋略,不必加以刊削。稿成未及付刊。乾隆末年海盐人高醇,得其原稿,

  • 盐本

    明代地方官府筹饷方式之一。万历间,抚臣郭子章创行于贵州。卖盐、鱼、布匹于四川、湖广,年可取息一万五千两,以佐兵饷。

  • 竹火鹞

    兵用抛掷燃烧性火器。始于宋代。多用于攻守城。编竹为疏眼笼,腹大口狭,形微修长,外糊纸数重,刷令黄色。入火药一斤并加小卵石,使其势重,束秆草三五斤为尾,以砲放之。焚攻城敌军积聚及惊兵马。

  • 蕃书

    亦称蕃字或蕃文,元代称河西字。即后世所称的西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