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中书令

中书令

官名。(1)西汉时中书谒者令之省称。(2)三国魏文帝黄初初年置,为中书省长官之一,与中书监皆三品,而班次略低。掌收纳奏章、草拟及发布皇帝诏令,权任甚重。三国吴亦置为中书长官,主草拟诏令。西晋沿置,三品。东晋时纳奏、拟诏、出令之任移归散骑省、西省,遂成闲职,多授予宗室、大臣,以示礼遇。南朝中书省复掌纳奏、拟诏、出令,然权归中书舍人,此职多用为重臣加官。南朝宋三品,梁十三班,陈三品、秩中二千石。北朝亦置为中书省长官之一,北魏、北齐皆三品。隋改称内史令。唐武德三年(620)复置,为中书省长官,总判省事,员二人,正三品。与门下、尚书省长官并为宰相,在政事堂共议国政。高宗以后,在三省长官中权任最重。龙朔二年(662)改称西台右相,咸亨元年(670)复旧;光宅元年(684)改称凤阁内史,神龙元年(705)复旧;开元元年(713)改称紫微令,五年复旧;天宝元年(742)改称右相,至德二载(757)复旧。大历二年(767)升为正二品,名位虽高,但罕预政事。唐中期以后,常加“检校”名义,以褒赏功臣或用为藩镇加官。北宋前期为二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复为中书省长官,正一品,然因位尊未尝除授,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代行其职。南宋省。辽重熙十三年(1044)复置,在南面官署中品位最高,然非实职。或用作亲王、大臣尊号。西夏建国初期为全国政务长官,掌宣发命令,多由党项亲贵充任。金前期虽三省并立,然中枢政务属尚书省,此职为无职掌的尊号,后随省废。蒙古国时期,汉人文官“必阇赤”或号中书令,为汉人随意选择的译名,非实称。元代为中书省长官,典领百官,员一人,例由皇太子兼领,不常设。中书省政务由左、右丞相主持。明初罢。

猜你喜欢

  • 兴和厅

    清政区。原为明初天成卫边地,后入蒙古。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丰镇之二道河巡司改置,治所即今内蒙古兴和县。

  • 常同

    1090—1150宋邛州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字子正,号虚闲居士。常安民子。政和进士。高宗南渡,召为大宗正丞。绍兴三年(1133),除殿中侍御史。论张浚在陕西丧师失地之罪;又因金使入见,言:“先振国威

  • 养正书塾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杭州知府林启在大方伯之圆通寺创办。自兼塾正,聘陈黻辰为总教习。初设国文、小学、经学、修身、算学、历史、地理,续添格致、体操、英文、音乐等科。

  • 梅

    明旌德(今属安徽)人,字致斋。正德举人,一说为进士,官南京国子监助教、盐课司提举。依宋代吴棫、朱熹,元代吴澄对《尚书》之考证,撰《尚书考异》、《尚书谱》,认为西汉孔壁所出十六篇为孔安国伪作,东晋梅赜所

  • 司空公

    司空的尊称。《尚书大传》:“天子三公,一曰司徒公,二曰司马公,三曰司空公。”

  • 杨淑妃

    ①(984—1036)北宋益州郫县(今属四川)人。真宗妃。少事真宗于藩邸。大中祥符七年(1014),进封淑妃。仁宗在乳褓,妃抚之勤备。真宗死,遗制以为皇太妃。章献太后死,遗诰尊为皇太后,与仁宗同议军国

  • 富弼

    1004—1083北宋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彦国。天圣八年(1030)举茂才异等,累擢知谏院。康定元年(1040),建议令宰相兼领枢密院事,参与处置边事,以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庆历二年(1042),因契

  • 蔡邕

    133—192东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西南)人,字伯喈。好辞章、数术、天文,善音律,工琴艺。灵帝时辟司徒桥玄府。后任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熹平四年(175),奉命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等勘正

  • 邓通

    西汉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初为黄头郎,深得文帝宠幸,官至上大夫,赏赐财物无数。又赐以严道铜山,许其自铸钱,以此邓氏钱遍天下。文帝病痈时,亲为嗽吮患处。文帝使太子(即景帝)为之,太子面有难色,通以此

  • 清宣统朝外交史料

    书名。近人王亮辑。二十四卷。*《清季外交史料》的续编。王亮尝任外交官,并赴欧美、日本等地考察政治,每至一地即赴中国使领馆商借有关中外交涉之谕奏、函电等文件录副,后编校成此编。各文件均加标题,以年月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