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三稜镞

三稜镞

青铜镞之一种。镞身有三刃。常见的有二型:Ⅰ型,圆脊上附隆起的三刃,形成三翼,间距120°角。此型亦称三翼镞。Ⅱ型,镞身断面作等边三角形。Ⅰ型约出现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早期,Ⅱ型流行于战国时期。

猜你喜欢

  • 视学

    即“视学官”。

  • 苇税

    即苇捐。清代杂税之一。奉天东边外苇税,向按五则征收实物。上则、中上则系大苇,亩征二十束,束值百文。中则以下系小苇,亩征三十余束,束值二十文。光绪十三年(1887)奏准,酌收苇捐,值十抽一,大苇百束收东

  • 乡党

    周代邦国及近郊的行政组织。《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间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后用作对同乡之泛指。

  • 宾媚人

    即“国佐”。

  • 养心殿

    宫殿名。在北京紫禁城乾清宫墙外西南。始建于明代。清初于此设养心殿造办处。雍正时重修,从此成为皇帝起居和进行日常政务活动之处,于前殿正间召对引见官员,于西暖阁批阅章奏。同治、光绪时慈禧太后于东暖阁“垂帘

  • 周颖

    北宋江山(今属浙江)人,字伯坚。学于胡瑗,与赵抃友善。抃为谏官,曾勉以公心事君,平心待物。熙宁初以荐召,赐进士第,授校书郎。王安石问他新法如何,他以民谣“市易青苗,一路萧条”对。因出知乐清县。卒后门人

  • 或作童。旧指奴婢。多称家僮,又有僮仆、僮奴、僮隶、僮指等称谓。《史记·货殖列传》:“僮手指千。”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僮,奴婢也。古者无空手游日,皆有作务,作务须手指,故曰僮指,以别马牛蹄角也。”

  • 梓州

    隋开皇末改新州置,“因梓潼水为名”(《元和郡县志》)。治昌城县(大业初改郪县,今三台县)。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盐亭、射洪等县地。大业初改为新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梓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梓

  • 道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郾城县(今属河南),大业初州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道州,贞观元年(627)又废。②唐贞观八年以南营州改置,治营道县(今道县西)。十七年废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复

  • 站户

    ①元代诸色户计之一。由官府在民间强制签发,总数不下三十万户。主要承担站役,包括:养马(牛、狗)或备船;出马夫或船夫;供应首思(往来人员的饮食分例)。站户可免纳科差。北方站户还可免四顷地税,南方站户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