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三礼

三礼

《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东汉郑玄兼注三书,合称《三礼注》,盛行于当时,开创三礼学之综合研究,为历代经学家所继承。晋王肃撰《三礼解》,与郑玄异。南北朝时,三礼学特盛,南北士族经学家以精研三礼著名者辈出,南北经学之三礼学复定于一尊。唐孔颖达撰《礼记正义》,贾公彦撰《周礼义疏》及《仪礼义疏》,皆以郑注为主。宋朱熹、陈详道治三礼,极务详博,掊击郑学。清江永撰《礼经纲目》、秦蕙田撰《五礼通考》。而治礼学最称详审者有孙诒让《周礼正义》、胡培翚《仪礼正义》。

猜你喜欢

  • 孟获

    三国蜀汉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先祖为汉族移民,与当地少数民族积年相处,至获,为本郡豪门大姓。东汉建安十九年(214)至蜀汉章武二年(222)间,与雍闿等联合反蜀,以附孙吴。建兴三年(225)三月,诸

  • 新五代史补注

    书名。亦称《五代史记补注》。清彭元瑞、刘凤诰撰。七十四卷。仿裴松之《三国志注》体例,为欧阳修《新五代史》作注。篇帙皆仍欧史及徐无党注之旧,采用《旧五代史》、《五代会要》为正注,全部收录;余所网罗以宋为

  • 滇黔奏议

    书名。清刘嶽昭撰。十卷。刘氏于同光年间在贵州、云南为官多年。是书不少文字涉及二省吏治、民生、工矿、购械事,故可资研究中国近代史参考。光绪年间刊行。

  • 悉诸

    相传为神农之师(《吕氏春秋·尊师》)。

  • 城傍子弟

    简称城傍。唐时受州县控制的民兵。始见于景龙时。约以由州县城傍侧子弟编组而成,因名。性质当与团结兵同。《唐六典·尚书兵部》:“诸州城傍子弟,亦常令教习,每年秋集本军,春则放散。”

  • 女口

    清代户口统计中对妇女的称谓。(1)乾隆以前,指参加人丁编审,交纳食盐税的妇女。清政府规定,人丁编审只编男丁,不计妇女,但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妇女,沿明旧制,每年须交纳一定数量的食盐税,令与男丁一

  • 沈机

    控制枢纽。或疑作浣机,即关机。古代攻守器械中都有使用。如《六韬·虎韬》中的转关辘轳,《墨子·备城门》中的县门、县梁之属等。结构大多是以木键、木楔(称为栝)维持活动构件,*成相对静止状态,撤去键、楔后(

  • 郑向

    北宋开封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字公明。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累官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著有《五代开皇纪》。

  • 孛罗城

    古西域地名。见于元刘郁《西使记》。在铁木儿忏察关(今新疆赛里木湖附近)之东二十里。耶律楚材《西游录》作不剌城。

  • 诗疑

    书名。南宋王柏著。二卷。怀疑今存《诗经》非孔子时之“诗三百”篇,当系汉儒搜集孔子所删之诗尚有存于民间者,妄取而窜杂,以足三百篇之数。认为国风中《桑中》等三十二篇为汉儒窜入,应加删削;小雅中杂有“怨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