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三五门

三五门

南朝门第名称之一。简称三五。指必须负担赋役之贫苦人户。三五,即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替官府服役。《南齐书·顾宪之传》:山阴(今浙江绍兴)课户中,“其贫极者,悉皆露户役民,三五属官,盖惟分定;百端输调,又则常然”。有时亦被征发当兵,如宋文帝伐北魏,“以兵力不足,悉发青、冀、徐、豫、二兖六州三五民丁”;《南史·郭祖深传》:“梁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三五门乃卑下之寒门,亦偶有由军功等途径跻身于统治阶级者,如宋武念,“本三五门,出身郡将”,以战功官至龙骧将军、南阳太守。

猜你喜欢

  • 许将

    1037—1111北宋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字冲元。嘉祐八年(1063)进士第一,签书昭庆军判官,治平中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熙宁四年(1071),特命判吏部流内

  • 大宗正司

    官署名。北宋景祐三年(1036)置。掌宗室族属训导,接受族属词讼,纠其违失,有罪即劾奏。诸王宫邸官因事出入者,每日加以登记,按季上报。总管宗室服属远近之数和赏罚规式,每年录存亡之数报宗正寺。设知大宗正

  • 书学

    学校名。隋代始置,隶国子寺,为培养书法人才的学校。设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四十人。后废。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复置,隶国子监。设博士二人,助教一人。招收官吏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入学。以石经、《说文》

  • 米拉日巴

    1040—1123北宋时贡塘(今西藏吉隆境内)人,原名退巴噶(闻喜)。藏族。藏传佛教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弟子。原属琼波氏家族,其祖父移居贡塘后,改称米拉氏家族。原习本教,后改习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

  • 七月七

    又称七夕、乞巧。魏、晋、南北朝时重要节令之一。时在每年夏历七月初七日。俗当晒物。晋郝隆于是日裸身仰卧庭中,或问其故,答曰:“晒腹中书。”阮咸家贫,无锦绮可晒,乃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聊以随俗。织女渡天河

  • 帝乙

    商王。商末金文及周原甲骨文皆作文武帝乙。名羡,文丁之子,纣之父。帝乙是庙号。继文丁即位。为直系先王。即位后第二年有周人伐商之事。两次征伐人方。古书中有“帝乙归妹”(《周易·泰卦》六五),或说系嫁女于周

  • 生员

    旧时作为在学肄业者之通称。《南史·梁武帝纪》:“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唐代国学及州、县学的学生均称生员,因学生员额有规定,故名。如同职官有一定员额而称官员。宋以后,监生与生员有别。

  • 茶经

    书名。唐陆羽撰。三卷,十篇。“一之源”,记茶的生长与特征;“二之具”,记采茶所用工具;“三之造”,记采茶的季节、时刻、晴雨等;“四之器”,记茶的加工及用器;“五之煮”,记蒸煮的方法;“六之饮”,记饮茶

  • 景宣皇帝

    即“完颜宗峻”。

  • 檇李之战

    春秋时吴国、越国之间的战役。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吴王阖闾伐越,与越王勾践战于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勾践派死士冲击吴阵,被吴军杀退。勾践又命罪人于吴军阵前排成三行,以剑自刎,吴军注目惊愕,勾践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