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丁村人

丁村人

距今约十万至六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因发现于山西襄汾县丁村而得名。1954年发现一个十二、三岁儿童的三颗牙齿,1976年发现一小孩顶骨。丁村人齿冠、齿根的尺寸均比北京人的细小,其构造的细节多与现代人相同,但仍有原始性,如咬面纹理虽比北京人简单,但比现代人复杂,属于早期智人。从发现的两千余件石器看,粗大厚重是其特点,主要用摔砸法和碰砸法打成,很少作第二步加工。石器类型已比较明显,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球,大三棱厚尖状器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石器。丁村人过着狩猎和采集生活,以猎鹿类为主,兼采集一些厚壳蚌为食。

丁村人使用的手斧

猜你喜欢

  • 逢关陂

    在今山东聊城市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后燕寺人吴深叛据清河,慕容垂攻拔其垒,“进屯聊城之逢关陂”,即此。

  • 本始

    西汉宣帝年号(前73—前70)。凡四年。

  • 宜昌教案

    清光绪十七年(1891)八月,湖北宜昌法国天主教圣母堂收买吴有明拐带的游姓小孩一名,游姓家属到堂寻找,隔壁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向群集的民众开枪,击伤一人。数千群众焚毁美国圣公会、法国圣母堂、天主堂以及英人

  • 浙江通志

    书名。有明嘉靖四十年(1561)胡宗宪纂修本、清康熙二十三年(1683)王国安纂修本,其中以清嵇曾筠等监修、李卫等编纂本最常见。此书二百八十卷。雍正十三年(1735)成书。分五十四门,较旧志增目十七。

  • 大通桥监督

    官名。清户部仓场衙门所属大通桥之主官。掌理石坝运到漕、白二粮抽验斛面之事,督催车户分运京仓,兼收随粮松板。顺治中设,差户部汉司官一人充任。康熙四十七年(1708)设满、汉各一人,由京、通十三仓监督中拣

  • 扎经染色

    印染方法名词。把经纱分批扎结、染色,再用白色或浅色纬纱织造出经浮显花的织物。是西北少数民族特有的工艺技术,至迟在宋代已出现。织造工序需经绘样、扎经、染色、拆经、对花、匀经、织造。纹样多为粗块长线条组成

  • 太子骑官备身五职

    官名合称。北齐置,为太子骑官备身都将、别将、统军、军主、幢主的合称。皆为东宫侍卫武官,隶太子骑官正、副都督,七品。

  • 宋穆公

    ?—前720春秋时宋国国君。公元前728—前720年在位。名和。宋武公之子,宣公之弟。宣公病重,以“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通义也”为由,立其为君。穆公七年(前722),和鲁在宿(今山东东平东南)结盟

  • 夏官府

    官署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与天官、地官、春官、秋官、冬官府合称六府。以大司马卿为长官,设小司马上大夫、夏官府都上士以佐其职,掌军政,主持征伐及四时治兵讲武,并掌官员迁调之权。统率宿卫将士,掌管

  • 都官司

    官署名。隋唐至宋为尚书省刑部四司之一。详“都官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