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鸿胪

鸿胪

官署名,秦称典客,汉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王莽改称典乐,东汉仍称大鸿胪,其长官也称大鸿胪,为汉九卿之一,俸中二千石;副长官为丞,比千石。西汉时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掌诸归降的少数民族。东汉时除掌归降的各少数民族外,在郊庙行礼时掌赞导,请行事;诸王入朝,掌郊迎,典其礼仪;皇子拜王,赞授印绶;王薨使吊、郡国上计、拜王嗣等也掌管。其后,东晋有事则置,无事则省。北齐改称鸿胪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后汉书·百官二·大鸿胪》、《历代职官表·第二十九表》。

猜你喜欢

  • 马军副都指挥使

    宋朝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省称。

  • 员外常侍

    “员外散骑常侍”省称。

  • 提牢

    官名。清朝刑部提牢厅主事之简称。详“提牢厅主事”。官名。明置,掌提点刑部牢狱,稽覈罪囚;因刑部主事任此职,故又称提牢主事。见《明史·职官一·刑部》。清沿明制,也设提牢,官署称提牢厅。见《清史稿·职官一

  • 外命妇

    宫外命妇通称。夫或子为官,帝王可加相应封号于其母及妻,使获得一定的地位和待遇。始于周朝,指卿大夫之妻。西汉皇帝女皆尚列侯,称公主; 皇帝外祖母、大臣夫人,有封为郡君者,如宣城郡广德君、酂君等。东汉皇女

  • 军饷司

    官署名。清末度支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核全国海陆各军、长江水师、在京各旗、驻防旗兵、各省绿营、官设警兵饷项并各省报解协饷各事宜。置郎中三人,员外郎六人,主事三人。官署名。清末置,属

  • 山西部员外郎

    官名。明初户部、刑部所属山西部分置。参见“山西部”。

  • 副贰

    泛指长官的副手或佐吏。《后汉书·景丹传》:“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卒副贰。”李贤注: “副贰,属令也”。长官的辅佐。也就是副长官,如今言“第二把手”。《后汉书·景丹传》:“王莽时举四科

  • 左右宗侍下士

    官名。北魏有宗子羽林,掌宿卫。永平四年(公元512年)秋七月,诏改宗子羽林为宗士,有宗子军。《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及车驾南伐,领宗子军宿卫左右。”《魏书·奚康生传》记奚康生曾任宗子队主。北周因北魏

  • 英果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刊正将军名号时置; 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一班。陈沿置,定为拟七品,比秩六百石。

  • 熟券军

    宋元军名。南宋时驻在兵营和内地的军士均发给口券,称为熟券,用以领取军饷。因称领取熟券的军队为熟券军。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驻守襄阳的熟券军与生券军同时降元,成为新附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后多数熟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