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秋监少令
官名。即长秋少令。
官名。即长秋少令。
唐朝称五品以上的武官等为六参官。唐制,武官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五日一朝,号称六参官,因其一月朝参六次。唐制,武官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五日一朝参,号称六参官。意谓每月六次朝见皇帝。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司几筵中士佐官,正一命。
官名。①唐朝节度使兼观察使,节度使府则置观察支使一员,分察支州、支郡善恶,位副使下、判官上。②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诸节度州置一员,以明经及诸色入仕无出身人充任,与掌书记不得并置。③宋朝选人官阶
文职土官名。清制,贵州省置三人,广西省置一人,均不理本地方民族事务。
官名。辽朝大内惕隐司主要官员之一。官名。辽代设大内惕隐司,掌管皇族四帐政教,其长官为大内惕隐、知大内惕隐事、大内惕隐都监,均为北面官。参看《辽史·百官志一·北面皇族帐官》。
明清督粮道别称。
清末工巡总局所属机构。内部设事务科、巡查科、各段。掌内城分巡之事。
宫观官名。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始置,以参知政事丁谓充任。
官名。三国魏置,《三国志·刘放传》:“正始元年 (240) ,更加 (刘) 放左光禄大夫,(孙)资右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作为在朝显职的加官,以示优崇,或授予年老有病者为致仕之官, 亦常用为
官署名。晋朝司徒府特设属曹,位在诸曹上。南朝沿置。长官为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