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守使
使职名。镇守一方之军事长官,多以经略使、节度使兼。唐武则天长寿三年(694)曾诏诸军经略、镇守大使以一子为宿卫。玄宗先天二年(713)甄道一除幽州节度、经略、镇守使。肃宗乾元二年(759)置陕虢华节度使,领潼关防御、团练、镇守等使,治陕州。代宗大历(766—779)中,张镒团阅乡兵严守御,有诏褒美,擢侍御史,兼缘淮镇守使。
官名。民国北洋军阀时期置,由大总统选任,统帅一混成旅或一师军兵,驻在各省区的重要地方,为该驻区的军事长官,掌驻区军政,有的兼掌民政、外交等事,国民政府成立后废。
使职名。镇守一方之军事长官,多以经略使、节度使兼。唐武则天长寿三年(694)曾诏诸军经略、镇守大使以一子为宿卫。玄宗先天二年(713)甄道一除幽州节度、经略、镇守使。肃宗乾元二年(759)置陕虢华节度使,领潼关防御、团练、镇守等使,治陕州。代宗大历(766—779)中,张镒团阅乡兵严守御,有诏褒美,擢侍御史,兼缘淮镇守使。
官名。民国北洋军阀时期置,由大总统选任,统帅一混成旅或一师军兵,驻在各省区的重要地方,为该驻区的军事长官,掌驻区军政,有的兼掌民政、外交等事,国民政府成立后废。
官署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 置,属尚书都司,掌榷货务都茶场之事。后罢,其事归户部正副长官兼领。孝宗乾道六年 (1170) 复置,仍属尚书都司。
官名。北魏等置,从六品上,为中军将军的属官。见《魏书·官氏志》。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大国。《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礼记·曲礼下》:“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官署名。唐初掌甲胄之官署,太宗贞观六年(632)改为甲坊署。
元代宿卫军中职司京城巡夜者称为巡逻军。参见“宿卫军”。
① 执掌、主管。《申簋铭》: “更乃祖考匹大祝,官司半人众九戏祝。”② 指百官。《左传 ·定公四年》: “官司彝器。”杜预注: “官司,百官也。”③职守。《左传·隐公五年》: “官司之守。”1、百官。
旧时,官员遭父母或祖父母之丧,须解职,在家居丧,称守制。子为父母守制,居丧三年,丁忧二十七个月,其间不计闰,扣足二十七个月为满,然后除服。出继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居丧。孙及曾孙为其祖父母、曾祖父母承重
吏名。宋朝客省、閤门司置,转勒留官后,理七选,许出官为县主簿、县尉。流外官名。宋置于客省、閤门,承长官之命,办理各种事务。
即大宗正府大断事官,又译为大宗正也可札鲁火赤,大宗正府札鲁忽赤之长。
役名。辽朝置。属著帐户司承应小底局。充御帐、皇太后、皇后等帐杂役。掌膳食等事。例以著帐户充任。亦称“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