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统

都统

官名。①军事统帅。前秦建元十九年(东晋太元八年,383),苻坚进攻东晋,征富家子弟二十岁以下者共三万余骑,以秦州主簿赵感之为少年都统,作为带领青年兵之将官。都统之名,始于此。南朝宋置,惟出征时设,以统率各领兵将军。北魏亦置,为皇帝左右亲信,有都统长,领殿内之兵。唐朝置,为总兵统帅名。玄宗天宝(742—756)末,置天下兵马元帅,都统诸道节度使,以平安史之乱。肃宗乾元(758—760)中,置都统,或总三道,或总五道。后又置诸道行营都统,为各道出征兵之统帅,掌征伐。舒临时性军事长官,不赐旌节,事毕即罢。宋朝置“都统制”,简称“都统”,以节制军马,亦非常职。辽、金亦有都统之名。② 地区长官名。前秦末年,有河西鲜卑大都统、都统之名,为地区性少数民族统治者之官号。③ 僧官。北魏置,设于州及畿郡。管理佛教寺院僧众及僧祇粟之应用。④ 清朝八旗组织中各旗的最高长官。满州、蒙古、汉军旗各一人,共二十四人,从一品。掌本旗户籍、田宅、教养、营制、兵械,以及选官序爵,操演训练等军政事务。满名原为“固山额真”,顺治十七年(1660)始定汉名为“都统”。雍正元年(1723),以“额真”(意为“”)二字非臣下所用,将满名改为“固山伯喀达喇喇昂邦”,后又更为“固山伯喀达喇昂邦”(意为管旗大臣),惟汉名仍称都统,终清未变。又,各省驻防八旗设将军或都统为长官,一般将军与都统不并置,凡设将军处,其下置副都统。设都统者有察哈尔都统 (驻张家口)、热河都统(驻承德)、乌鲁木齐都统(驻乌鲁木齐)等,除掌驻防旗营军政事务外,并兼管地方民政事务,为驻防地区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⑤ 清末新陆军军阶有正都统、副都统、协都统之称。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官佐等级,分为三等九级,上等一级正都统,从一品;二级副都统,正二品;三级协都统,从二品。详“正都统”等条。


官名。前秦建元十九年苻坚进攻东晋时,命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即为青年兵将官,都统之名始于此。前秦末年有河西、鲜卑大都统,是地区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官号。唐肃宗乾元元年置都统,总管几道;后又设行营都统,掌管征讨,战事结束即省。宋代有诸军都统制,以节制兵马,非常职。清朝有八旗都统,为各族的最高长官。清朝末年定武官九等,一是正都统,二是副都统,三是协都统,相当今天的上将、中将、少将。北洋军伐时期,在热河、察哈尔、绥远设都统,为地方军政长官。参看《旧唐书·职官三·都统》、《清史稿·职官四·都统》、《历代职官表·八旗都统》、《文献通考·职官十三·都统》。

猜你喜欢

  • 神勇总管

    将官名,金朝置。为军中主将或主帅,掌领兵征伐。神勇总管为金国海陵王侵宋时的三十二总管之一。见《金史·百官一》。

  • 安抚制置使

    官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始置于浙西,不久诸州守臣亦加此衔,且许便宜行事。绍兴四年(1134)又置于江西。与安抚制置大使行移文字,许用公牒。属官有参谋、参议、主管机宜书写文字等。其官署为安抚制

  • 巡城御史

    官名。又称“巡视五城御史”、“五城御史”。清朝京都五城察院之长官。中、东、西、南、北五城,每城设满、汉各一人,由科道官内简派,一年一更换。掌稽查地方,厘剔奸弊,整顿风俗。官名。明代以监察御史巡视皇城、

  • 山北东西道提刑按察使

    官名。元朝山北东西道提刑按察司长官。参见“提刑按察使”。

  • 中宫卫尉

    官名。西汉置,为皇后之卿。掌宫门卫屯兵。

  • 中御少监

    官名。即殿中少监,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殿中少监。

  • 民政大臣

    见“民政部尚书”。官名,清朝置,掌主版籍,整饬风教,绥靖黎物,以奠邦治。副大臣佐之。民治,掌编审户口,兼司保息乡政。警政,掌巡察禁令,分稽行政司法。疆里,掌经界图志,审验官民土地。营缮,掌陵寝工程,修

  • 商祝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祝祷之事而熟悉商朝礼法的官吏。《仪礼·士丧礼》: “商祝袭祭服褖衣次”。郑玄注: “商祝,祝习商礼者。”

  • 都督护军

    官名,三国魏置,为都督下属武官,掌监察所辖诸军,常以太守迁任。《三国志·魏书·杜恕传》:“起家为河东太守,岁余,迁淮北都督护军。”又《赵俨传》:“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

  • 旄人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教散乐和夷乐舞蹈。《周礼·春官》: “旄人,下士四人舞者众寡无数,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凡祭祀、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