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总管

都总管

官名。宋初有都部署为一方军事统帅,后避英宗赵曙名讳,改称都总管。常以诸路帅臣、知州兼任。神宗行将兵法后,地位渐轻。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置为要郡帅府长官,以文臣充任,并带安抚使衔。绍兴二年(1132)罢。辽朝五京都总管府置为长官。金朝为诸路总管府长官,各一员,正三品,掌统诸城隍兵马甲仗,总判府事,常由所在留守、府尹兼任,兼管军民。海陵王完颜亮攻宋时分三十二军,亦临时于每军设一员为将。元朝大都路、上都路都总管府置为长官,正三品。上都路都总管由留守兼。宫廷、兵部、工部等机构所设都总管府亦置为长官。参见“总管”。


官名。宋朝有都总管,或由知州充任,或由节度使充任,或由旧相重臣充任;有的掌管一州,有的掌管数州为一路,有的掌管两路或三路。辽代五京皆有都总管府,又有兵马都总管府,均有都总管,总理府务。见《宋史·职官七·总管》、《辽史·百官志二》、《辽史·百官志四》、《文献通考·职官十三·都总管》。

猜你喜欢

  • 职计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财政会计。《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燕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公怒,令免职计。”

  • 随习领事

    外交官名。见“驻外领事馆”。

  • 史官

    掌管保藏国家典籍、记录王命、著述历史的官员。殷朝史官有作册。周朝王室有太史、内史。诸侯王国亦有国史,称南史、左史、御史等。《周礼·春官》又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六官所属职官都有史。秦汉以后历

  • 领直

    参见“东宫领直”。

  • 冬官司空

    1、官名,周朝为六卿之一,掌土地、工程建筑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序官》:“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之分,用于百事。”师古注曰:“冢宰掌邦治,司

  • 兵部郎中

    官名。①西魏尚书省兵部曹官员,掌军务 。②兵部头司兵部司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兵曹郎置,员二人。一掌武官阶品、卫府名数、校考、给告身之事,一掌军籍、军队调遣名数、朝集、禄赐、假告等事。高宗、

  • 公督府

    两晋、南朝指加持节都督号之诸公府。

  • 县宰

    官名。新莽县府长官,即西汉之县令、长。《汉书·王莽传》: “改郡太守曰大尹,都尉曰太尉,县令长曰宰。”1、官名,即县令。西汉末年王莽改县令曰县宰。见《汉书·王莽传》,参看“县令”条。2、邑长家臣的通称

  • 监察院副院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监察院的副长官。参见“监察院”。

  • 监御令

    参见“监御曹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