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郡主簿

郡主簿

郡门下吏名。据《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三公有“黄閤主簿,录众事。”郡国亦设,常见《碑》、《传》。其职掌是“主诸簿书,普关诸事”,见韦昭《辩释名》。故主簿除掌文书之外,其职务并不固定,至东汉时其职任也还是“拾遗补缺”,见《后汉书·王涣传》。拾遗补缺主要就是奉办郡守差遣之事,如代郡守宣读书教,为郡守奉送要函,为郡守迎接贵客。从这些拾遗补缺的具体任务中,可以看出主与郡守的亲近关系。三国沿置,广平郡主簿尝代表太守奉书致礼,太守犯法亦常先收捕主簿。这些都是汉代的遗制,也都显示出主簿职居亲近。主簿以亲近之故,地位日高,在郡吏中仅次于功曹。至南朝,丹阳及大郡主簿,地位尤崇,或以博士、卿丞迁任,或以参军迁任,且有诏书任命的,得奉朝请,入为尚书郎,出为县令、长。北魏清都郡主簿秩流内比视八品,外郡为流内比视从九品。北周亦置,据《周书·武帝纪》,建德四年(公元575年)三月丙辰,“郡县各省主簿一人”,是有主簿,且不止一人。隋初郡亦置主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郡,以州统县。炀帝时复改州为郡,置郡主簿。至唐代废。

猜你喜欢

  • 扶侍局

    官署名。南朝梁置,为东宫诸局之一。

  • 官名。亦作通传,太平天国设置,为燕豫二王府及侯、相、检点、指挥所属,主管传达命令意见,分别称为燕传、豫传、侯传、相传、检传、指传。燕、豫传员额各八人,以左一、右二编号,如燕左一通传,燕二通传之类,官阶

  • 馆驿使

    使职名。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以监察御史兼巡传驿,二十五年又以监察御史检校两京馆驿,肃宗乾元元年(758)以第五琦充诸道馆驿使,代宗大历五年(770)杜济除京兆尹充本府馆驿使,自后京兆尹常带使,

  • 左大丞相

    官名。北魏以来常于“丞相”上加大字以示尊崇。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 置左、右大丞相,令“百官总己以听于左大丞相”(《周书·静帝纪》) ,而以杨坚任此职。不久去左、右之号。参见“大丞相”。

  • 三礼科

    唐、宋贡举科目名。三礼即《周礼》、《礼记》、《仪礼》。考其墨义、经注、疏义。宋神宗时罢。科举常科科目之一。唐宋时为明经科中的一科,三礼指《周礼》、《礼记》、《仪礼》。宋制,应试者试墨义九十条, 景德二

  • 乐府令丞

    官名。乐府为汉代设立的搜集乐歌的机构,以供皇帝和宫廷享用,乐府的乐,与太常所属太乐令所掌的乐不同。《汉书·礼乐志》载:“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又有房中祠乐……孝惠二年(公元前193年),使乐府令夏

  • 三内职

    内官合称。南齐高帝建元三年(481) 置太子宫官,以良娣、保林、才人为三内职。

  • 清理财政处帮总办

    官名。清末度支部清理财政处职官。宣统元年(1909)设。一人,奏补,以本部司员兼充。掌佐提调、帮提调、总办分管清理财政事宜。

  • 文学主事掾史

    官名。汉朝郡国职掌教育之官。《巴郡太守张纳碑》有文学主事掾史、文学掾史。官名,东汉巴郡太守张纳置文学主事掾、文学主事史,掾为正,史为副,掌郡中文学事。参看“文学主事掾”,“文学主事史”条。

  • 车辂院

    官署名。宋朝置,隶太仆寺,掌乘舆、法物,供大驾、法驾、小驾所用辇辂,并奉引属车,辨车辂、法物之名数及陈列先后之序。官署名。宋置,属太仆寺,掌皇帝乘舆、法物,安排大驾、法驾、小驾所需各种车辆及奉引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