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造士

造士

爵名。汉武帝时置武功爵共十七级,造士为第一级(最低级)。北魏时沿用此名,规定文官五品以下,才能秀异者总比之造士,亦有五等。见《魏书·官氏志》。


1、爵名,汉武帝置,为武功爵的第一级。用来奖赏有功的将士。《汉书·食货志下》:“请置赏官,名曰武功爵。”注:“臣瓒曰:《茂陵中书》有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

2、汉朝诸侯贡入太学的士人称造士。《汉书·食货志上》:“诸侯岁贡小学之异者于天子,学太学,命曰造士。”

3、周朝称学业既成者曰造士。《礼记·王制·司徒》:“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注:“郑注:不征,不给其徭役。造,成也,能习礼则为成士。疏:学业既成,即为造士。”

猜你喜欢

  • 集贤殿书院学士知院事

    官名。唐朝中书省集贤殿书院置,以宰相一人为学士者充任。

  • 水部员外

    官名。渤海国右六司支司水部属官,位郎中下。

  • 大行台尚书省

    参见“大行台”。

  • 职官泛称。商代设置,其义与“史”、“吏”、“使”相同,为一般收务官。甲骨文中有“我事”(《合集》六○二六),即办理商王室事务之吏;还有“东事”、“南事”、“北事”、“西事”等(见《合集》五六三五、五六

  • 司廪

    官名。西周置,主管仓廪粮食。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于殿中省尚乘局加置,唐太宗因之,置二人,正九品下,后减一人。掌六闲饲料出纳。北宋前期仅存空名,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废。

  • 奉天翊运推诚

    功臣封号。明朝置。凡以功封公、侯、伯爵者,皆可得封。给铁券,岁禄以功为差,荫其子孙。唯从太祖、成祖起兵有功者,另有封号,不属此。

  • 护羌从事

    官名,汉置,为护羌校尉属官,掌文书。见《后汉书·百官志五·使匈奴中郎将》。

  • 额真

    满语。意为“主子”、“君”、“皇帝”。清入关前曾用作官名,如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等。后来使用渐严,自雍正(1723—1735)时将固山额真最后改为固山昂邦(其他以额真为官名者早已改作别称)后,

  • 监淮海津都尉

    参见“淮海津都尉”。

  • 后军大都督

    官名。北魏末置,西魏沿置。总管后军事务。《魏书·出帝平阳王纪》:“又以(太傅、录尚书事)长孙稚为后军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