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走马承受公事

走马承受公事

官名。宋太宗时置于诸转运司及沿边各路,以三班使臣或内侍充任,员各一至三人。掌监察部内官吏,亲军政、察边事。无事则每年回京入奏一次,沿边有警则随时驰驿上闻,例许风闻言事。神宗元丰元年 (1078) 定制,凡差拨军马、士卒私有陪费及将官措置乖失,皆须密具其事及时奏闻。徽宗政和六年 (1116)改为廉访使者,钦宗靖康元年(1126)复旧名。南宋初因之,后废。

猜你喜欢

  • 印务章京

    官名。清朝八旗都统衙门之属官。又称“协理事务章京”、“印房章京”。雍正十三年(1735),省左、右司掌关防章京设。乾隆元年(1736),复定员设,满洲旗各八人,蒙古旗各四人,汉军旗各六人,共一百四十四

  • 内工部总理

    官名。清初内工部之主官。顺治十八年(1661)设。掌理宫庭缮修工程之事。所属有左、右协理各一人。后省。

  • 同佥太史院事

    官名。元置,为太史院的佐官,秩正四品,员额二人。

  • 长爵

    即高爵。《汉书·贾谊传》:“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颜师古注引张晏曰:“长爵,高爵也。”

  • 总理銮仪卫事内大臣

    见“銮仪卫掌卫事大臣” 。

  • 封禅使

    使职名。唐高宗麟德二年(665) 以李勋、许敬宗、陆敦信、窦德玄为检校封禅使,随驾东封泰山。官名。封禅是帝王祭天地的典礼,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为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

  • 成韶大夫

    阶官名。金朝内侍二十五阶之第三阶,秩从四品下。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教坊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四品下,称成韶大夫。见《金史·百官一》。参看“教坊”条。

  • 南京六科

    明朝南京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之简称。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于北京置六科给事中,而原在南京的六科仍存,加“南京”字,称南京六科给事中。设户科给事中二人,以一人管理后湖黄册库,其余五

  • 太史丞

    官名。秦朝奉常属官,为太史令副贰。西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144)改隶太常,东汉置一员,二百石。三国魏置一员,二百石、八品。晋朝、南朝沿置,梁隶太常卿,流外三品蕴位。北齐为太常寺太史署次官。隋朝为秘书省

  • 德木齐

    封号。清朝藏传佛教职任喇嘛。位在副达喇嘛之下,格斯贵之上。于北京、盛京、热河等地各设若干人。分掌佛教寺庙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