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贴黄

贴黄

①公文制度。唐朝敕书皆用黄纸,下两省议决,凡有更改,再以黄纸贴之,故名。宋朝奏状、札子皆用白纸,有意所未尽,别以黄纸书写附贴于后,亦名。明崇祯时 (1628—1644) 由官员本人摘取奏疏要点,书于黄纸,贴附奏疏之后,以备览阅。清沿明制。其纸非黄色,而沿用旧称。通本均用,部本只刑部用。凡公文以黄绫、黄纸书便笺呈上者,亦称。②官吏档案制度。亦称写黄、续黄。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定,凡任命官员,用黄纸二份,书写年月、乡贯、出身,各置文簿附贴,分内外二种。每年十二月通类具奏,赴内府用宝,一送印绶监收掌,一送内府铜柜收存。遇官吏开调改降,则续写附贴。

猜你喜欢

  • 太子典仓丞

    官名。北齐太子典仓署次官。隋朝沿置,员一人。唐朝置二员,从九品下。金朝宫师府置,正九品。见“太子典仓令”。

  • 骁游

    “骁骑将军”和“游击将军”的合称。

  • 十八路

    政区名。宋真宗末年分全国为十五路,至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又分西川路为益州路与梓州路;分峡西路为利州、夔路;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共为十八路。经仁宗、英宗两朝至神宗朝初年而不变,是北

  • 判职方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以无职事朝官充任,掌接受诸州闰年图及图经。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职方司复置郎中、员外郎,遂罢。

  • 计部郎中

    官名。①西魏尚书计部长官,掌国家财赋收入。②渤海国右六司计部长官。参见“计部”。

  • 调职

    官吏降罚方式之一。北洋政府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规定, 司法官惩戒的第五种为调职。即调任同等或同等以下的司法职(或其他职),并得同时减俸;非经两年,不得进叙。

  • 品级山

    清朝大朝会时官员排班行礼之位标。其物仿明朝木制朝牌之例以铜铸,呈山状。高约三十厘米,中空,底面呈扁圆形,长径三十九厘米,短径约二十四厘米,上嵌铸满汉字品级阶位。每举行典礼之时,摆列太和殿前丹墀内御路两

  • 时叙郎

    官名。明太祖吴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改前置太史监为太史院,置为属官,正七品,具体职掌不详。洪武元年(1368)罢。

  • 长行

    宋代禁兵军士的通称。

  • 通考

    官吏考核制度。明朝定为考满之法。见“考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