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诸科

诸科

北宋贡举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传、三礼、学究、明法部科统称。其地位次于进士科。经礼部试、殿试合格,即获本科及第、出身或同出身。神宗时罢,命诸科举人改应进士科。哲宗时复设春秋科通礼科等,又立经明行修科,后罢春秋科。南宋尽罢诸科,科举仅存进士一科。


北宋时对进士科以外的科举常科科目的总称。包括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传、三礼、学究、明法等科,其地位在进士科之下。应试者经礼部试和殿试合格即取得本科及第、出身或同出身。熙宁年间罢废诸科,命诸科举人改应进士科,原诸科举人最多的京东、陕西等五路举人在礼部试时予以适当照顾,另行安排考试,并增加录取名额。元祐年间复设诸科中部分科目如春秋科、通礼科等,以备不能应进士科者之应试;另立经明行修科。绍圣年间罢春秋科。南宋时诸科均废,科举常科仅存进士一科。参见“进士科”。

猜你喜欢

  • 弼德院参议官

    官名。清末弼德院属官。宣统三年(1911)设。专任六人,兼任四人,请简。掌佐顾问大臣办理本院审查纂拟事件。

  • 司恭大夫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秩比二千石,掌谏司过失。见《汉书·王莽传》。参看“司中”条。

  • 剽悍吏

    行动敏捷、勇敢、刚强、果断的官吏。《后汉书·王吉传》:“专选剽悍吏,击断非法。”

  • 大士

    官名。同“太士”。① 神职官员。一说殷朝置。《礼记·曲礼下》: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祝、大史、大士、大卜”。郑玄注: “此盖殷时制也”,“大士以神仕者”。孔颖达疏: “主神之士。”②

  • 稍法上士、中士

    官名。北周依《周礼》之制,以距王城二百里以外三百里以内之地为稍。置稍法上士,正三命;稍法中士,正二命。各掌其稍的民数及狱讼,属秋官府刑部中大夫。

  • 天云军详稳

    官名。辽北面军官。领天云军。

  • 大行台度支尚书

    官名。西魏置。《周书·苏绰传》:“(大统)十年(544),授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因当时大行台长官宇文泰是西魏的实际统治者,故本官职权不限于大行台内,实际管理西魏全国的财政收支、帐簿、仓

  • 冗食

    周朝官吏因上值而由公家供膳。《周礼·地官 ·槁人》:“掌共 (供) 外内朝冗食者之食。”孙诒让注:“冗,散也。外内朝上直诸吏,谓之冗吏。亦曰散吏。以上直不归家,槁人供之,因名冗食者。”

  • 圆米棋子局提领

    官名。元淮东淮西屯田打捕总管府所属有圆米棋子局,设提领一人为主官,下设同提领、副提领各一人。

  • 选部郎

    魏晋南北朝为尚书吏部郎的别称。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吏部侍郎置,为吏部头司选部司长官,从五品。唐朝改名吏部郎中。官名。隋初吏部头司的主官为吏部侍郎,炀帝改诸曹侍郎为郎,后又改吏部郎为选部郎。唐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