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诸侯王

诸侯王

汉朝封爵的最高称号。高帝初置。西汉王朝建立过程中,分封七个异姓诸侯王,即清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茶、韩王信、衡山王吴芮。刘邦称帝前后,先后翦除异姓诸侯王,仅留下一个势力较小的吴芮; 又陆续分封许多刘姓子弟为诸侯王,即同姓诸侯王。东汉沿续此例。汉初,诸侯王跨州连郡,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直属中央的郡县并存。诸侯王得自置国相以外百官,如朝廷之制,掌握封国军、政、财权。景、武以后,其臣属皆由朝廷任命,诸侯王被剥夺治国权力,仅得衣食租税。诸侯王国或削或减,虽有王国之名,实有郡县无异。


即王。汉高帝初置,初有异姓王,后主要是汉皇子被封之王,其国象古代的诸侯国,故称诸侯王。诸王金印绿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师古注说:“蔡邕云,汉制,皇子封为王,其实诸侯也。周末诸侯或称王,汉天子自以皇帝为称,故以王号加之,总名诸侯王也。”东汉亦沿称。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历代职官简释·诸侯王》。

猜你喜欢

  • 外算官

    官名。南诏望苴蛮官,记王所处分指示,以付六曹。

  • 印务参领

    官名。清朝八旗都统衙门之属官。又称“协理事务参领”、“印房参领”。雍正十三年(1735),省左、右司掌关防参领设。乾隆元年(1736),复定员额,满洲旗各二人,蒙古旗各一人,汉军旗各二人,共四十人。各

  • 法部承政厅

    官署名。清末法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稽查各司重要事务,办理秋、朝审进呈册本,负责本部所辖京外各职进退,区划各审判厅辖区,调度各检察机关,置左、右丞各一人,参事二人等。

  • 都司

    ①指隋、唐、五代、宋之尚书省左、右司。因其分辖六部诸司事务,故名。② 明朝都指挥使司之简称。③官名。清朝绿营军官,武职正四品。位于参将、游击之下,守备之上。与参将、游击相同,可充营所领兵官,掌防汛军政

  • 县司马

    官名。春秋时县的属官,掌武事。

  • 散府

    府的等级之一。金制各路首府以外的府称为散府。元代散府为属于路的府。

  • 舆正上士

    官名。北周置。《隋书·赵才传》: “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周世为舆正上士。”一说属夏官府。正三命。官名。北周置,正三命,府属不详,可能是夏官府的属官。任此职者见《隋书·赵才传》:“周世为舆

  • 令丞案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吏部考功司置,掌有关令、丞考功之事。

  • 舞郎

    杂任职名。唐太乐署所属有文武舞郎一百四十人,由乐户充任,掌乐舞承应之事。

  • 盐课提举司提举

    官名。简称“盐提举”。盐课提举司长官。掌司事。明朝每司设一人,从五品,下设同提举、副提举等。清朝亦每司设一人,从五品。例以通判、运判、州同升位。官名。元、明皆置,为提举司长官。详见“盐课提举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