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行营招讨使

行营招讨使

武官名。后唐置,掌行营招讨事宜。《资治通鉴·后唐纪五》记明宗天成三年(公元928年)“以武宁节度使房知温兼荆南行营招讨使,知荆南府事;分遣中使发诸道兵赴襄阳,以讨高季兴。”

猜你喜欢

  • 左游击倅长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游击率上士属官,正一命。

  • 未央厩令

    官名。西汉置,东汉属太仆,秩六百石。主皇帝乘舆及厩中诸马。官名,汉置,俸六百石,掌乘舆和厩中诸马。西汉时五丞,东汉无。属吏十七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仆》、《后汉书·百官志二·太仆》。

  • 基巧堪布

    唐古特官。清设于前藏,为达赖宫中之宫,员额一人,总管宫中之事,并管理达赖的私人印信。民国时期沿置。

  • 公主门尉

    官名,掌公主家的门卫和治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宗正》。官名。西汉置,为公主属官,掌守护公主家。

  • 长安西市令

    官名。西汉置于长安西市,属京兆尹。主管市政。新莽以长安为常安,东市称京,西市称畿。西市令为五均司市师。西汉秩比千石,东汉为六百石。官名,西汉置,掌市政及市场贸易,属京兆尹,西汉秩比千石,东汉六百石。参

  • 习学公事

    官名。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中书置检正官,以京朝官充任,掌纠正省务。后以选人领其职,即称习学公事。元丰四年(1081)罢。熙宁七年于大理寺亦置,选曾试刑法、循两资以上者充任,佐理大理寺所掌公事

  • 省咨议局

    官署名。清末置,是地方议会性质的机构。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廷筹备立宪,于九月通谕设立各省咨议局。次年六月,宪政编查馆奏定《各省咨议局章程》,由上谕通令各省迅速举办,到宣统元年(公元1909

  • 大乐丞

    大乐丞又名大予乐丞,助大乐令掌伎乐,为令的副二长官。参看“大乐令”条。

  • 奉辇局

    官署名。即殿中省尚辇局,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尚辇局。参见“尚辇局”。

  • 左右军巡

    见“军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