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节镇

节镇

指置节度使之州、道。唐初,仅置于边地,玄宗开元(713—741)中凡八节度使:碛西、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幽州、剑南、岭南; 其后更增加兼改名号,大者连州数十,小者犹兼三四,父死子继,世称藩镇。五代犹甚。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罢其领支郡,唯领本州府,遂地方行政机构,多称某某军,唯孟州称河阳三城、襄阳府称山南东道、太原府称河东、凤翔称凤翔、扬州称淮南、江陵府称荆南、成都府称剑南西川、潼川府称剑南东川、兴元府称山南西道; 南宋诸州升改节镇凡十有二,诸将勋名有兼两镇、三镇者。辽朝如唐制,置节度使,另有军名,称某州某军节度使,又有某州某军节度副使、同知节度使事、行军司马、军事判官、掌书记、衙官等。金朝大州置,另有军名; 蒲与、恤品、曷苏馆、胡里改等路置,无军名; 领以节度使一员,并有同知节度使、副使、节度判官、观察判官等各一员。


指节度使。《宋史·王彦超传》:“翌日,皆罢行德等节镇。”明世宗嘉靖年间设巡抚总督为地方长官,亦称节镇。明代张居正《张文忠集·书牍四·答总宪季石塘》:“公正直清亮,人伦冠冕,淹处节镇,未允物情,旦夕当别有处分。”

猜你喜欢

  • 中尹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改为四品上。北齐沿置,为长秋寺次官,位在卿下,员一人,以宦官充任。掌诸宫阁,并领中黄门、掖庭、奚官等署。四品。官名。北魏、北齐皆置,正三品

  • 武备寺丞

    官名。元置,秩从五品,员额四人,为武备寺的佐官。

  • 大理院院长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大理院的长官,见“大理院”。

  • 掌节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管各种符节。《周礼·地官》:“掌节,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

  • 太学令

    官名。南齐置。属门下省。职掌不详。见《通典·职官三》。

  • 士师

    官名。春秋战国置。主管狱讼刑罚的长官。《孟子·梁惠王下》: “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焦循正义: “士师,狱官吏也。” 《周礼·秋官 ·士师》:“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官名,主察狱讼等事。

  • 中黄门丞

    官名。北魏、北齐置,为中黄门令副贰。由宦官充任。

  • 东京小宗伯

    官名。北周东京小宗伯上大夫的省称。静帝大象元年 (579) 置,为东京春官府长官,赵芬任职时兼摄夏官府事,并与小司寇长孙平分掌东京六府事。后听命于东京小冢宰。正六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记注院

    官署名。金朝置。掌记述皇帝言行,修起居注。官员多由他官兼领。官署名,金朝置,掌修起居注,记言记动。初以左右卫将军兼其长官,后以左右司首领官兼其长官。见《金史·百官二》。

  • 交涉员

    官名。北洋政府时期因办理与外国交涉事务的需要,於各省省会设有“特派交涉员”,由外交部特派,承外交总长之命办理全省外交行政事务;各通商大埠,亦分设交涉员,称为“外交部某省某埠交涉员”。特派交涉员与各埠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