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排试卷官
宋朝贡院官名。简称编排官、管号官。北宋初年,置编排官兼详定官。真宗天禧三年(1019),始分置。以翰林学士及员外郎以上官兼任,掌编排举人试卷字号及合格举人名次。
科举考试的试务官。宋初置,亦称编排官、管号官,属贡院。其始编排官兼详定之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始分为二官。编排试卷官以翰林学士、六部员外郎等充任,掌编排应试人试卷字号和考试合格者的名次。殿试唱名时,在御座前依照名次将试卷对号拆封转交中书侍郎。
宋朝贡院官名。简称编排官、管号官。北宋初年,置编排官兼详定官。真宗天禧三年(1019),始分置。以翰林学士及员外郎以上官兼任,掌编排举人试卷字号及合格举人名次。
科举考试的试务官。宋初置,亦称编排官、管号官,属贡院。其始编排官兼详定之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始分为二官。编排试卷官以翰林学士、六部员外郎等充任,掌编排应试人试卷字号和考试合格者的名次。殿试唱名时,在御座前依照名次将试卷对号拆封转交中书侍郎。
①官名。传说尧时置。百官之长。《尚书·虞书·舜典》: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孔安国传:“揆,度也; 度百事,总百官,纳舜于此官。”《后汉书·百官志》刘昭注: “《古史考》曰: ‘舜居百揆,总领百事。
吏员名。明清时山阳县(明代属南直隶,清代属江南)有堤官一人,秩未入流,掌守护河堤。
官名。 战国楚置。 《史记·里子甘茂列传》: “(苏代曰)今公与楚解口地,封小令尹以杜阳,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
官名。五代置。宋初用为武臣阶官,不领本职。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 改从七品。 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武显郎。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和吏人转迁的一项规定。朝廷内外各司吏职,原该年劳补官者,依法准许自愿改换相应官资,注拟差遣,称“比换”。官员亦可比换其他类别的相应官资。
即“江南清吏司”。
汉朝选官制度。指官吏任职日久,论资历依次升迁。如《后汉书·陈忠传》,忠原任尚书,“以久次转为仆射”。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大驭中大夫衔枚中佐官,正一命。
唐五代三省皆置,凡百官诣宰相,皆以其引接。流外官名。宋初置于中书门下后省,分班在省中直日,处理日常事务。
即“太子少师”。见“宫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