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指系在印柄上的丝带。依官爵品阶的高下,而用不同颜色的丝带作为标志。汉朝制度,皇帝、皇后用黄赤绶,黄、赤、缥、绿、绀五采(一说为黄、赤、缥、绀四采)、太子、诸王用纁朱绶,赤、黄、缥、绀四采; 相国用绿綟绶,绿、紫、绀三采; 公侯、将军用紫绶; 比二千石以上用青绶; 千石、六百石用黑绶(后亦作墨绶); 四百石至二百石用黄绶。以后历朝皆沿用,但具体官职所用印绶有所改易,至唐朝罢。


印柄上的丝带,职位高低不同,印带的色采也不一样。如汉朝,皇帝用五采黄绶;皇后用五采赤绶;太子诸王用四采纁(xūn浅红色)朱绶;三公、将军、丞相、太尉等用紫绶;比二千石以上用青绶;千石至六百石用墨(黑)绶;四百石至二百石用黄绶。后世多沿其制,但具体官职所用印绶有改变,至唐朝废。

猜你喜欢

  • 撰史著士

    官名。南朝陈置,参预史事的修撰,多以他官兼领。《陈书·阮卓传》:“转翊右记室,带撰史著士。迁鄱阳王中卫府录事,转晋安王府记事,著士如故。”

  • 寺务司

    官署名。北宋置,掌京城大寺建筑修缮之事。设提点一人,以内侍充任; 监官一人,以三班使臣充任。初隶开封府,神宗熙宁八年 (1075),改隶三司。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隶入内内侍省。哲宗时

  • 太监

    ①官名。辽朝置,或称大监,为少府、秘书、太府诸监长官。元朝沿置,在艺文监等府署仍为长官,在太府、秘书、中尚、章佩诸监则降为次官,位在太卿或监卿之下。② 明朝置为宦官衙门长官。洪武二十八年(1395)于

  • 巡仓科道

    见“巡视京通各仓御史”。

  • 辟吏

    ①县令属吏。《韩非子·八经》: “下约以侵其上,相室约其廷臣,廷臣约其官属,兵士约其军吏,遣使约其行介,县令约其辟吏。”②任命下级官吏。

  • 营缮所

    官署名。宋朝始置。徽宗宣和五年(1123)罢,职事并归将作监。明初曾于工部下复设将作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将作司而置。设所正一人,正七品,所副二人,正八品,所丞二人,正九品。多以诸匠精艺者充任

  • 下令史

    官名,也写作阁下令史。东汉置,掌威仪。《后汉书·百官志一》:“下令史,主下威仪事。记室令史,主上章表报书记。门下令史,主府门。其余令史,各典曹文书。”

  • 官名。①工匠师傅。《左传·隐公十一年》:“周谚有之曰: ‘山有木,工则度之。’”②乐官。《尚书·虞书 ·益稷》: “工以纳言。”孔安国传: “工,乐官。”1、官吏。《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注

  • 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使

    官名。见“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

  • 守阙听候使唤

    宋朝无品武阶官名。南宋置,为效用十资第五资,月给钱四千五百,米一石二斗,春冬衣绢三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