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经筵

经筵

儒臣向皇帝讲授经史之制度。汉成帝时,曾召郑宽中、张禹朝夕至金华殿,讲说《尚书》、《论语》。北魏孝武帝复延公卿学官于显阳殿,命儒臣讲《孝经》、《礼记》、《大戴礼》。至宋朝始成定制。宋太宗曾以著作佐郎吕文仲为侍读。真宗时置翰林侍读、侍讲学士。仁宗时又设崇政殿说书。皆掌进读史书,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自二月至端午日、八月至长至日,逢单日入侍迩英阁,轮流讲读。英宗命司马光编集历代君臣事迹,神宗赐名《资治通鉴》,每开经筵,常令进读。元丰 (1078—1085) 改制,废翰林侍读、侍讲学士,但以侍从以上兼侍读、侍讲。南宋时,侍读、侍讲多以台谏官兼任。元文宗天历二年 (1329),置奎章阁学士院,设大学士、承制学士、供奉学士等官。掌进读经史,考历代帝王之治。顺帝时废。明初令文学侍从之士进讲经史,无定日,定所。英宗正统元年(1436)定制,每月二日、十二日、二十二日开经筵于文华殿,寒暑暂免。其仪式极为隆重,勋臣一人知经筵,内阁大学士成知、或同知,六部尚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侍班,由翰林院、春坊之官及国子监祭酒进讲。中叶以后,皇帝常借故不到,遂形同虚设。清朝设经筵讲官,满、汉各八人; 讲官,满、汉各二人。掌进读讲章,敷陈训典。


天子研读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汉宣帝诏诸儒讲五经于石渠阁;唐玄宗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院,选耆儒日一人侍读,并置集贤院侍读学士、侍读直学士;宋朝始称经筵,每年二月到端午日,八月至冬至日,逢单日由讲官轮流入侍讲读。元明清三代沿承此制,但讲期不一。参看“经筵讲官”条。

猜你喜欢

  • 绿头牌

    清朝“膳牌”之一种,为高级文武官员呈进给皇帝的衔名牌。木质,绿漆。详“膳牌”。

  • 持书平

    官名,汉置,为持书侍御史的省称,掌评全国审判中的疑案。《后汉书·杜林传》:“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参看“持书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条。

  • 大庖

    官名。周朝置。主管天子膳羞饮食烹饪。《诗经·小雅·车攻》:“徒御不惊,大庖不盈。”朱熹《诗集传》:“大庖,君庖也。”

  • 地方法院院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 为地方法院的主官, 见“地方法院”。

  • 民王

    清朝对非宗室封王者之称呼。此外,凡削去宗室籍之王亦视为民王。如雍正四年 (1726),廉亲王允禩被削宗室籍,革去黄带子 (清宗室之标记),易为民王。

  • 同知汉儿行宫都部署事

    官名。辽置,见“汉儿行宫都部署院”。

  • 钧盾南园丞

    官名。东汉钩盾令的佐官有南园丞,掌管南园。《后汉书·百官志》本注:“南园在洛水南。”

  • 都行省

    官署名。元朝置。太祖十二年(1217),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总管汉地军政和民政,建行省于燕、云间,各地元帅和行省皆听节制。太宗六年(1234)设中州断事官掌中月民政,都行省仍掌军政,

  • 南河河道总督

    见“江南河道总督”。

  • 提举汴河堤岸司

    官署名。掌修治汴河堤岸事务。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诏本司隶都水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