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经略使

经略使

官名。唐太宗贞观二年 (628) 始置于边州,掌管军务。后多由节度使兼领,有副使、判官。宋真宗咸平五年 (1002) 再置,渐成为陕西、河东、广南诸路长官,掌各地兵民之政,总制诸将,统帅军旅。西夏置有东、西经略司,亦置为长官。金末置。元朝沿置,职掌略同。明改“经略”。


官名。唐太宗贞观二年,在沿边重要地区设此官,为边防军事长官,后多由节度使兼任。宋代也于沿边地带设此官,而又兼安抚使,于是称经略安抚使。明朝在有重大军事任务时则置,平时则不置。清初沿置,后废。见《文献通考·职官十六》、《续通志·明官制上·经略使》、《新唐书·百官四下·节度使》、《宋史·职官七·经略安抚司》。

猜你喜欢

  • 敦睦宫使

    官名。辽朝北面官,敦睦宫长官。统领敦睦宫契丹、汉人军民之政。下设副使、太师、太保、侍中等职。

  • 刑科左给事中

    官名。明清刑科之副长官。佐都给事中掌科事。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设左、右各一人,秩从八品。永乐中(1403—1424)改为从七品。清顺治十八年(1661)定设满、汉各一人。康熙四年(1665)裁。

  • 太子勋卫郎将

    官名。太子左、右卫率府所属勋府次官。佐勋卫中郎将统勋府卫士。

  • 常科

    科举考试中经常考试的科目,与制科相对称。参见“科目”。

  • 主首

    金元时差役名。金代在农村中每村设一主首,协助里正禁察非法之事。元代在乡下设都,每都置主首,协助乡的里正催办差税和地方治安。有些地方由里正专管催办钱粮,主首则供应杂事。

  • 五州都总管

    官名。辽穆宗时,以耶律速撒任霸、济、祥、顺、圣五州都总管。

  • 三公郎

    官名。尚书省三公曹长官通称。三国魏始置,亦称郎中,资深者可转侍郎。秩四百石,六品。两晋南北朝沿置。晋六品。南朝属吏部尚书。宋六品;梁侍郎六班,郎中五班; 陈侍郎,郎中并秩六百石,四品。北魏属殿中尚书,

  • 县主簿

    官名。汉、晋有之,例由令长自辟署。隋炀帝时,诸县始遍置。唐朝赤县置二人,其他县置一人。初以流外人充任,高宗时始定为品官,任上县者,正九品下。负责勾稽县署簿籍,纠正县内非违。北宋太祖开宝三年(970),

  • 侦察使

    唐羁縻府州临时特遣使。《资治通鉴·唐纪十二》记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遣职方郎中陈大德使高丽,大德出使还,因侦察所及向太宗议及征辽东及高丽之事。

  • 法司令史

    吏名。宋朝谏院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