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公
侍御史别称。《通典》卷二四《职官》六《侍御史》:“定殿中监察以下职事及进名改转台内之事,悉主之,号台端,他人称之曰端公”。
唐代御史俗称端公,因其位居御史台之端(首),故称。《通典·职官六·侍御史》:“侍御史之职有四……台内之事悉主之,号为台端,他人称之曰端公。”宋代官府公人也称端公。
侍御史别称。《通典》卷二四《职官》六《侍御史》:“定殿中监察以下职事及进名改转台内之事,悉主之,号台端,他人称之曰端公”。
唐代御史俗称端公,因其位居御史台之端(首),故称。《通典·职官六·侍御史》:“侍御史之职有四……台内之事悉主之,号为台端,他人称之曰端公。”宋代官府公人也称端公。
也写作魁帅,对山贼匪盗叛逆者之首领的泛称。《三国志·魏书·赵俨传》:“诸奸结叛者八百余人,散在原野,惟取其造谋魁率治之,余一不问。”
官名。元置,为通政院的佐官,见“通政院”。
官名。清朝八旗佐领之一种,即属世袭之佐领。凡由原立佐领之人带来人丁编立与因功所得户口编立之佐领,或由兄弟一同带来人丁编立与族人合编之佐领,以及初编或分编佐领时即令承管积有五世以上者,均为世管佐领。其佐
官名。又名“署司幄”。清朝内务府武备院所属北鞍库之属官。协掌帐房处事。初名“委署帐房头目”,额设三人。乾隆三年 (1738)定为八品职衔。二十四年改是称。三十六年定为六品职衔,食七品俸。
官场用语。宋朝一至九品文武百官统称。
官名。清朝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之一。隶于噶伦。管理马厂之事。前藏设六品官二人,后藏设五品虚衔一人。缺出以大营官、边营官及嘎厦卓尼尔升补。唐古特官。清设于前藏,秩六品,属唐古特文官。员额二人,掌司马厂事务。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水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掌津渡川渎之制,而为之桥梁。下设掌津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官名。为宋代尚酝局的主官,见“尚酝局”。
南齐“给事黄门侍郎”的俗称。
官名。元置,为宣政院的佐官,秩从二品,员额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