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王国官

王国官

官类名。王国既是政区,也是汉代至南北朝地方政权组织形式之一。秦始普遍推行郡县制度,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亦有设国的,如《史记·张仪列传》记秦惠王起兵伐蜀,定蜀以后,封蜀君为侯,置相以治理其地。此实为汉代王国置相的滥觞。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又以河西太原郡为嫪毐国,毐伏诛后不复置国。汉代地方政制采取郡国双轨制,汉初王国主要是异姓诸王,其后皇室依次剪灭异姓诸王而代之以同姓子弟,分立燕、代、齐、赵、梁、楚、吴、淮南、长沙九国,朝廷直辖者仅十五郡。其时王国大者辖五、六郡,王国内的政务全由诸王自己管理,设太傅辅导王,内史治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其设置均如朝廷。分封诸王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拱卫皇室,汉初的安定局面以及平定诸吕之难,实亦有赖于同姓诸王的力量。不过封国本身包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势力迅速发展,至文帝时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景帝时采用了晁错的削蕃政策,先后削去了楚国的东海郡,吴国的豫章郡、会稽郡,赵国的河间郡以及胶西六县归朝廷直接管辖。此后王国的疆域一般均比郡为小,不再领郡而直接统县。王国的官制也相应有所调整,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王国之官均由朝廷任命,改丞相为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诸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减少其员额。诸王不甘心于自己的被削弱,爆发了吴、楚等七国之乱。平叛后,景帝将几个叛王的国土分封给许多皇子;对国土已被削减或新封的诸侯王则加强了控制。武帝时继续推行削弱诸侯王国的政策,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除了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还可以推恩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另行划属于朝廷管辖的郡。这样,从王国里不断分出许多小的侯国,王国的封地就越来越小,势力也越来越弱。在王国官制方面,武帝降郎中令之秩为千石,改太仆为仆,秩亦为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太傅为傅,省内史,改由相治民,职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此后郡与国为平行的行政单位,其属吏亦相同。至西汉末年,王国愈益衰弱,政权完全集中于朝廷。但集权之后,大权又落到外戚王氏手中,形成了王莽篡汉的局面。光武中兴,鉴于西汉诸侯王的叛乱与外戚篡权,一方面禁止后宫之家干政,一方面也限制诸侯王的权势,所以东汉诸王的封地比西汉小得多。明帝时更明确地提出封国以租税多少为准,而不以封地的大小为准,已渐无封土之实。东汉抑制了诸侯王,但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又不得不提高州郡牧守之权。随着牧守权力的日益增大,又演变为末年地方割据的局面。魏晋至南北朝,诸王逐渐成为虚封,仅有名义上的封国,不得过问封国政事,仅食租税而已。只有权臣、军阀的封国,其王国内的军民财政均由王国独立行使,在地方上形成一种特殊的体制,禅代之际,即以王国的组织取代中央,自曹丕代汉到隋文帝取代北周都是如此。可以看作是政权转移之际的一种典型形态。魏晋以后王国之官大体沿袭汉制而略有增损。南朝宋时王子王弟虽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自此以后,诸王既置国官又别置府官。据《隋书·百官志上》记载,梁皇弟皇子国官有郎中令、将军、常侍官。又置典祠令、庙长、陵长、典医丞、典府丞、典书令、学官令、食官长、中尉、侍郎、执事中尉、司马、谒者、典卫令、舍人、中大夫、大农等官。隋建国后,诸王完全是虚封,连名义上的封国也没有,所封国名均系历史上的地名,虚封中所食实封户数的租调均由内府支给。此后王国之官虽它地方政制无涉,然隋代仍是国官与府官并置,至唐代,诸王出閤,仍置国官。自玄宗以后,诸王多不出閤,国官亦渐废除。自宋代开始,诸王唯置府官,不置国官。

猜你喜欢

  • 铜官

    官署名。汉朝郡国产铜多者设铜官,置长、丞主之,掌采铜、铸作器用之事。据《汉书·地理志》:丹阳郡设铜官。官署名。战国楚置,掌铸钱。《七官考》:“《图书记》云‘楚设铜官,铸钱洲上,遂名铜官。’按《一统志》

  • 异样纹绣提举司

    官署名。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设异样纹绣局,至元十四年(1277)改提举司,秩从五品,隶异样局总管府。置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 同平章军国事

    官名。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置,以吕公著为之,位在宰相之上,凡三省及三省与枢密院同取旨事,如边防、大公案、大量支移钱粮、废置州县、特立捕盗赏格、创立更改法令、及一切非常规公事,皆与三省、枢密院同议

  • 王府典膳

    官名。清置,亲王府、郡王府各一人,秩从六品。掌王府膳羞之事。

  • 帐内都将

    官名。北魏置。《窦泰墓志》:“起家为襄威将军,帐内都将。”(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三二一)参见“都将”。

  • 扶风都尉

    官名,汉武帝置,为三辅都尉之一。掌领兵驻守防盗贼,主地方治安,秩比二千石;后罢。东汉安帝时复置扶风都尉,掌护陵园。《后汉书·百官五·州郡》:“(尉)典兵禁,备盗贼,景帝更名都尉。武帝又置三辅都尉各一人

  • 十二宫提辖司

    官署名。辽置,属北面宫官。契丹十二宫每宫均有一提辖司,称某宫提辖司。各宫提辖司设于各要地,掌战时征调之事。

  • 文职封赠

    参见“封赠”。

  • 亲卫府

    官署名。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仿唐制置,设亲卫府郎、中郎各十人,掌殿庭宿卫之事。五年罢。

  • 军官

    官名。将校的通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治粟内史》:“騪粟都尉,武帝军官,不常置。”主管诸官者称都,有卒徒武事者称尉。近代泛指武官为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