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途
明清官员出身之一。凡进士、举人出身及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生、荫生出身者均为正途,其余出身者均为异途。清朝定制,异途经保举,亦同正途出身,但不得考选科道。非科甲正途出身,不得授翰林院、詹事府及吏、礼二部官员,惟旗员不拘此例。清朝官吏出身限制极严,八旗户下,汉人家奴,长随等不准入仕籍,即“别流品,严登进”之意。
清代官吏出身有正途、异途两种:科甲(进士、举人)与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萌生皆为正途;由揭纳或议叙而得官的,为异途。
明清官员出身之一。凡进士、举人出身及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生、荫生出身者均为正途,其余出身者均为异途。清朝定制,异途经保举,亦同正途出身,但不得考选科道。非科甲正途出身,不得授翰林院、詹事府及吏、礼二部官员,惟旗员不拘此例。清朝官吏出身限制极严,八旗户下,汉人家奴,长随等不准入仕籍,即“别流品,严登进”之意。
清代官吏出身有正途、异途两种:科甲(进士、举人)与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萌生皆为正途;由揭纳或议叙而得官的,为异途。
官名。隋朝左领左右府长官,置一员,正三品,掌领千牛备身、备身左右等侍卫左右,供御兵仗,炀帝大业三年(607)罢。
流内视品官名。唐初置,掌知刻漏。见“五官挈壶正”。
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为首道,分理都察院事,独专诸内外考察。设监察御史十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二人。在本道外协管礼部、都察院、翰林院等部院衙门,司礼、尚膳
① 鲜卑拓跋氏首领的称号。《宋书·索虏传》: “ (晋) 惠帝末,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于晋阳为匈奴所围,索头单于猗駞遣军助腾。”② 官名。十六国时辽西鲜卑段龛所置。《晋书·慕容儁载记》:“ (段) 龛
渠通巨,率通帅。渠率即大帅,又称渠长、渠魁。多用于敌军主将或少数民族首领。《汉书·吴王濞传》“胶西王胶东王为渠率,与菑川、济南共攻围临菑。”参看“渠帅”条。
官名。三国吴置。《三国志·钟离牧传》:“(钟离牧)迁公安督、阳武将军,封都乡侯。”
官名。 西周置。《庚季鼎铭》:“用左右俗父司。”
官署名。清末各省准地方议会机构。光绪三十三年(1907)令设,宣统元年(1909)经选举成立。每省一所(新疆未及成立),设于督抚所驻之地。掌议决本省兴革事件,岁出入预决算、税法、公债等事,以及申复督抚
官名。清入关前八旗组织中基层编制单位牛录之长官。初设时称牛录额真。太祖天命五年(1620)改为备御官。太宗天聪八年(1634)改为牛录章京。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名为佐领。
官名。清朝内务府慎刑司之职官。额设八人,佐郎中掌司事。